6.4.3 资源存储方式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中的资源主要包括对象数据资源和元数据资源,从国内外已有的存储方式来看,其存储方式主要包括元数据和对象数据都集中存储,元数据集中存储、对象数据分散存储两种方式。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及各自存储的优缺点来看,我国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比较可行的资源存储方式是对象数据分散存储、元数据集中存储。在具体的存储方案选择上,刘文云、鲍凌云对比了目前数字图书馆广泛采用的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加存储)、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直接附加存储)、ISCSI(internet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互联网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和网格存储五种存储方案,见表6.4。在对比之后,他们提出数字图书馆可以采用云存储这种存储方案,其优势在于:可扩展性超强,存储无限量;较高的可用性和可靠性;低廉的建设、管理、存储成本;增强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性能;广泛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53]。赵海峰[54]、张艳等[55]、曹建鹏[56]、段龙方等[57]、高建秀等[58]都提出采用云存储的方式来对各类海量文化资源进行存储。云存储确实能够解决资源存储过程中遇到的扩展性、兼容性、共享性、并发访问、动态存储等方面的问题,但云存储是通过共享硬件设备,采用存储虚拟化等技术来完成存储的,数字文化资源的安全性,尤其是版权问题在目前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而根据我们2014年5~7月的对湖北省文化厅、湖北省博物馆、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的访谈得知,知识产权是阻碍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在一定时期内,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还只能根据需要采用传统的存储方式,待云存储能够解决数据的安全性、版权问题之后再考虑这种存储方式。目前,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还是只能根据具体需求采用传统的存储方式。
表6.4 DAS、NAS、SAN、ISCSI和网格存储特点比较

数据来源:刘文云,鲍凌云.“云”下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存储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1(2):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