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

本书是一本试图集哲学、逻辑学和逻辑历史于一体的著作。作者尝试把美国实用主义哲学、模态逻辑和逻辑学的一般历史放在一本约20 万字的小书之中来讨论。这三个领域太宽泛了,对本书讨论范围予以凝缩的结果,是形成本书以下的概要性思路。

在一本讨论哲学、模态逻辑和逻辑史的小书中,不可能全面讨论那数不胜数的哲学派别。全面讨论已经发展成一个庞大知识群落的模态逻辑,那也是不可能的。逻辑学有着漫长而复杂的历史,本书也只能关注现代逻辑史中的少数几个学者。因此,本书将把有关这几个领域的论述,主要集中在美国经典实用主义和模态基本理论的范围之内。从逻辑历史的角度看,我们在集中讨论美国逻辑学家皮尔斯、C.I.刘易斯和蒯因这三个人的实用主义哲学观的同时,探究他们有关模态逻辑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和他们对于逻辑学的历史贡献。

美国独立之后近100 多年,并没有自己本土的哲学。实用主义是美国作为独立国家100年之后,在美国本土产生的一个哲学流派,皮尔斯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皮尔斯最先给出实用主义的观念,由此而形成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皮尔斯在创建经典实用主义基本观念的同时,也创建了一个宏大的指号学理论。皮尔斯的图表逻辑,即存在图表EGS 是这个宏大指号学理论的构成部分。在这个存在图表EGS中,已经具有现代模态逻辑的一些构想。这个构想表现在皮尔斯的Gamma 图表之中,该图表不仅具有对于必然、可能这些模态范畴的语形学考虑,还有一些可以和现代模态逻辑语义学媲美的模态语义学思想。

C.I.刘易斯是第二代实用主义者,也被称为最后一个经典实用主义者。他创立了实用主义的一个新派别:概念论实用主义。刘易斯不仅在哲学上承继了皮尔斯等人的经典实用主义,类同于皮尔斯,他在逻辑上也有自己的独立贡献。刘易斯在逻辑学领域的贡献,是构建了不同于实质蕴涵的严格蕴涵逻辑系统,它可以称之为第一个完全的模态逻辑系统。刘易斯系统中的A 组公设和B 组公设,加上贝克和刘易斯设想的C 组公设,逻辑学发展史上就有了模态逻辑的S1-S5。由此,刘易斯是现代模态逻辑的奠基人。

本书讨论的第三位哲学家兼逻辑学家蒯因,他自称是更为彻底的实用主义。确切地说,蒯因应该是一个具有实用主义倾向的自然主义的哲学家。蒯因承继了著名的实用主义三杰之一,约翰·杜威的自然主义。并且,他在有关经验论教条的讨论中,坚持拒斥分析与综合之分的教条,拒斥经验论的还原论的教条,由此而称自己为更彻底的实用主义。在逻辑哲学领域,蒯因是一个坚定的外延主义者,坚持外延主义的结果是对模态逻辑的诘难。和皮尔斯与刘易斯不同,蒯因的外延主义逻辑观念导致他反对模态逻辑,特别是量化模态逻辑。就此而言,模态逻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回应蒯因挑战的结果。

实用主义哲学家的基本出发点是信奉科学,它和模态逻辑自身的发展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逻辑和哲学应该是两个独立发展的学科。但是,实用主义哲学家就本体论进行思考的结果,却可以导致两种不同的模态观。形而上学必然和逻辑必然之间的关系是很难确定的,但是,就两种逻辑必然而言,实在世界的逻辑必然和普遍的逻辑必然是互为定义的。而其他的必然性之间的关系,也是很难确定的。关于模态范畴和实在之间的关系,出现许多互为冲突的哲学理论。其中最可信赖的理论,应该是科学的实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