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实用主义观念和其初始前提
形而上学俱乐部产生的实用主义概念,在皮尔斯给出之后,出现过形形色色的解释和说明。苏珊·哈克曾经用一个古老的玩笑,来形容对这个概念的滥用。我在《导言》中曾经摘引过一次,非常形象有趣,这里再做一次摘引。
该玩笑与士兵列队传递一个信息有关:第一个人向第二个人说:振作起来,我们将要向前推进;倒数第二人向最后一个人说:送三便士和四便士,我们将去参加一个舞会。[8]
正是因为如此,皮尔斯在20世纪的初期,连续发表几篇文章来阐述他实用主义概念的本义。本节,我们将依据皮尔斯的原著,首先明确皮尔斯实用主义观念的相关背景。这些相关背景,既包括实用主义概念的起源,也包括实用主义观念的一些初始前提。
1.2.1 实用主义观念的历史起源
实用主义概念虽然是从形而上学俱乐部产生的,但这个观念的生成过程,可以看作是一条流动的河流,河流的发源地很容易追溯到遥远的古代。它慢慢地流淌,一直流淌到皮尔斯等人聚会的那个形而上学俱乐部。我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了一段皮尔斯关于这条观念小河的流淌过程,在皮尔斯1906年就实用主义概念撰写的《实用主义回顾:最后一次表述》一文中,他用轻松的笔触描述了实用主义观念的历史源流。
实用主义的祖先是值得尊敬的,斯多葛学派在这条河流中沐浴过,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2—公元前322)则为发现这条小河而感到欣喜。河水继续奔流着,近代的斯宾诺莎、贝格莱等哲学家也曾涉足过这清澈的河水。更近代的康德和孔德(Auguste Comte,1798—1857)则习惯于将这些辉映着阳光的河水和其他的精神陶醉的液体混合在一起,他们对逻辑的严格研究抱有轻视的态度,从而对哲学也带来一些灾难。一直到19世纪70年代的早期,美国坎布尼奇市的一帮年轻人,因为对形而上学的不满,成立了一个形而上学俱乐部。其中的一位博学之士约翰·格林,他善于从一些因长期使用而损坏的公式中,把某种温和的、有生命力的真理剥离出来。格林很看重“信念”这个语词,他把信念看作是:“人们准备以其为行动依据的那种东西。”他经常强调,把信念的这种诉诸行动的定义加以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实用主义几乎就是一个从这种信念定义中必然得出的结论。因此,约翰·格林也应该看作是实用主义哲学概念的先驱之一。其后,由皮尔斯就实用主义撰写过一篇短文,这篇短文发表后受到意想不到的关注,实用主义作为一个哲学观念便迅速地流传开了。[9]
对实用主义历史源流的这一简略回顾,有助于我们理解实用主义观念的初始前提。
1.2.2 实用主义观念的初始前提
可以把皮尔斯实用主义观念,归结为依据以下几个初始前提而产生。我以自然数编码的方式给出这些初始前提,并简略论述列出这些初始前提的线索。
初始前提1:
实验科学家总是按照实验室的思维方式来思考一切问题,实验室的思维方式导致对思想方法的关注。
实验科学家的工作方式,按照皮尔斯的描述:如果你是一个典型的实验科学家,那么当你这样或者那样地进行实验的时候,在这些实验之后,你总会产生这种或者那种经验。你做出的判断,总是这样或者那样实验的结果,否则,你的论断就是没有意义的。这样一个对个人判断的实验依赖,自然会排斥掉那些无须实验就得出的论断。例如,如果有人说,物理学家的目标,就在于寻找那些比经验的可能对象连接起来的规律更为隐蔽的东西,那么很明显,这个人所指称的研究对象显然不能通过实验来揭示,这自然就是实验科学家所排斥的研究对象。
但是,皮尔斯在康德、贝格莱和斯宾诺莎(Baruch De Spinoza,1632—1677)这样一类哲学家那里,竟然发现了某种实验室思维方式的东西。这就让皮尔斯受到了启发,由此,实验室的思维方式导致了皮尔斯对思维方法的兴趣。
初始前提2:
任何来自实验的东西都明显地与人的行为有直接的联系。
由于皮尔斯对康德的兴趣,他从康德那里发现两个有关行为的哲学术语,一个是实践的(praktisch),一个是实用的(pragmatish)。前者对于实验科学家而言似乎无从分析,而后者天然地和某个特定目标相关。用皮尔斯的语言,这个词表达了理性的认识和理性目的之间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似乎暗含着一个新观念的诞生。
初始前提3:
哲学应该建立如同科学术语那样严格的一套术语体系。
皮尔斯时代,自然科学已经有了巨大的进展,它所建立的一套术语体系全都来自实验的支持,主要的预测也有实验的证实。所以,自然科学的技术性术语具有单义的、明确的含义。并且这种意义在该学科的学者中获得普遍的认同,以致很难为那些疏懒的作者所滥用。同时,这些术语的使用已经产生了统一的使用规则,违反这些规则无异于违背道德原则。
初始前提4:
抛弃笛卡儿的怀疑一切,思考不是从怀疑开始,而是从既有的信念习惯开始。
笛卡儿(René Descartes,1596—1650)的怀疑一切的格言,是个富于煽动力的口号。但一个极富常识性的论断应该是,无论什么人,只要他在思考,一定会有一些确定的,被你认可的东西是无可怀疑的。我们总是先有信念,然后才有怀疑。也就是,我们一定会在生活的经历中获得一些信念,获得一些思考习惯。然后,因为新的经历,新的目标而产生对信念习惯的怀疑。这个初始前提4 所表达的思想,也就是皮尔斯在另一篇论述实用主义观念的文章中提到的一种哲学:批判常识论哲学。我们不仅有不容置疑的命题,也有不容置疑的推论。皮尔斯甚至推测,列出一个人类相关于原初信念的完整清单,这也是可能的,虽然这个清单并没有列举出来。[10]
初始前提5:
接受经院哲学的实在论,除非存在真正的共相,否则科学便成为不可能。
皮尔斯的实用主义以经院哲学的实在论作为初始前提,这种实在论体现实用主义的本质。实在不仅仅是那些实存的对象,它也包括那些可能的实在。实在不依赖于探索主体相信它是什么东西,仅依赖于那个探究的共同体认同它是什么东西。这里的探究自然是使用实验方法的探究,探究结果的认同自然也是实验结果的认同。
依据上述几个初始前提,我们就可以给出以下表达实用主义观念的一些基本命题和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