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量化模态逻辑承诺了亚里士多德本质主义

3.1 量化模态逻辑承诺了亚里士多德本质主义

承认属性概念的实体,将把我们引向本质主义。那就是说,说到一个对象,我们要称这种陈述是有意义的,相当独立于它是如何被描述的,这个对象一定具有某种必然的属性,这个对象必然之外的属性就是偶然的。然而,本质主义并非只有一种,它可能有两种形式:强本质主义和弱本质主义。蒯因的挑战没有对本质主义作这种区分,但却提醒关注模态逻辑的学者,如果我们把本质主义限定在一种较弱的形式之中,量化模态逻辑依据这种本质主义的观念是完全可以成立的。在克里普克著名的《命名和必然性》一书中,他表达的是那种强硬的本质主义,所谓“形而上学的必然性”。如果我们把一个词项的属性中属于逻辑的性质,看作为这个词项的所有个体所共享,并且把这个逻辑属性看作是本质的,量化模态逻辑可以承诺具有这种本质主义,这被称之为温和的本质主义。[12]

这种温和的本质主义借鉴谓词逻辑的量词理论,同时又建立起一种可能世界的语义学,使得量化模态逻辑,在回应蒯因的挑战过程中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