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语境、信息状态和可能世界
皮尔斯构想的EGs,特别是其中的Gamma 图表,在处理有关必然和可能模态的图表逻辑的时候,用折断割线来表述“可能不”。皮尔斯在引进这个折断割线术语之前,有一段关于可能性论域和事实论域的讨论,在这个讨论之中已经隐含了可能世界语义学的基本思想。那段摘录我们在描述Gamma 图表起因的时候已经引用在前,为了说明皮尔斯对可能世界语义学理论的先知先觉,我们在这里再摘录一次。
为了对我们的心灵,表述那些在可能性范围和实际存在的事实范围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打算把后者考虑为一个一维平面,那么我们必须把前者看作为一个三维空间。在这个三维空间之中,任何一维平面将表述所有的那些事实,即在一个存在范围之中可能存在的那些事实。[17]
这里的一维平面是实在世界事实的断定空间,三维空间则是表达所有可能性的断定空间。在皮尔斯随后给出色标表示的存在图表系统的时候,可能性三维空间和实在性的一维断定平面的设想就更为清晰了。
皮尔斯在他讨论Gamma 图表的时候,已经用到世界的概念,只是没有在世界前面冠以可能。
在这些领域中,也许存在一些我们通达不同世界的割线,这些世界是我们运用想象力获得的世界,是属于外部割线的想象世界。[18](世界的粗体是我加的)
然而,我们可以看到,虽然皮尔斯用过和可能世界相近的“世界”概念,但他更经常地把一个命题所在的世界,看作是一个命题所表示信息恰好处于的位置。这在语言层面上称作语境,我们前面给出的Gamma 图表基本术语中的“否定语境”,“模态语境”中的语境一词的常规含义。
在皮尔斯1903年的一篇讨论存在图表中的Gamma 图表论文中,皮尔斯运用的概念,则是信息状态(states of information)这一术语。这个信息状态术语的含义,几乎完全类似于“可能世界”的观念。泽曼(Jay Zeman)在评论皮尔斯关于“如果,那么”假设句的分析时指出,皮尔斯非常清楚地看到了,如果我们用关系逻辑的视野来看假设句,一个假设句所包含的各种可能的情景,皮尔斯称作“信息状态”,非常类似于后来称作“可能世界”的那个东西。
注意,我们在这里的论域,处理的不仅只是人群、书籍、机器和其他这类普通个体中的某一个对象,而是众多的情景,皮尔斯在另外地方把它称作“信息状态”的那种东西(参见皮尔斯Collected Papers of Charles Sanders Peirc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vols.4,P515)。这将立刻显示出当代模态逻辑的语义学,它涉及的论域,通常被称为是“可能世界”成员所在的论域。[19]
借助于皮尔斯这个信息状态的概念,我们继续可以看到,当代模态语义学中的可通达关系,这个理解模态语义学的关键术语,皮尔斯实际上已经设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