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指号的逻辑分析
2.1.1 语句指号的三分
语言、图像、图标和标志等,都可以看作是表示了某种指号。我们现在通过分析皮尔斯给出的一个语句案例,对与指号相关的一些术语加以解读。
假定一个连长对他的士兵发出一道命令:枪放下。
围绕着这道命令指号,这样几个相关对象是容易理解的。
首先,是指号本身:由三个字组成的一串声波或者是写成的文字符号。
其次,使用指号一定有某种用意,这里是连长发出的指令,这个指令代表连长的意志。
最后,连长的意志不是指令枪,而是指令持枪的士兵来做出某种行为,因此实现连长的意志依赖于士兵对指令的理解和服从。这个对指令的理解和服从,可以简单地看作是一个指令的解释。
所以,通常一个指号可以有三个成分,这是皮尔斯对康德三分思想的一个继承,指号的构成成分也是三分的:一是指号本身,二是指号的范围(指号的指称对象),三是指号的解释,也就是指号的意义。如果我们仅限于讨论命题作为指号的情形,则一个命题作为指号进行运用时,这三个成分可以给出以下的结果。
命题中的主词可以看作是指号范围,命题中的谓词是该指号的解释,命题字母则是指号本身。由于实用主义需要弄清楚的是理智概念的意义,依据皮尔斯的说法,这只能通过研究指号的解释来完成。由此,我们对指号解释作进一步分析,仍然是三分,指号解释就有情绪的解释、精力的解释和逻辑的解释三个子类。前两类解释通常与人的心理和身体活动相关,借助这两种解释获得的是心理和精力的习惯,不可能获得理智概念的意义。如果我们要获得所谓理智概念的意义,仅靠心理和身体运作是无能为力的,我们需要对指号的逻辑解释。
2.1.2 指号的逻辑解释
实用主义弄清楚概念意义的方法,先借用指号概念,然后对指号的构成进行分析。在指号三分之后,指号的一个重要构成是解释。于是我们再对解释进行三分,继而获得指号的逻辑解释子类。逻辑解释是理解理智概念意义的关键,要对这个逻辑解释概念有所理解,我们先对逻辑解释作一个简要的说明,再用一个实例来巩固我们对逻辑解释的理解。我用皮尔斯的一段话来说明逻辑解释的涵义。
并非所有的指号都具有逻辑解释物,只有理智概念以及与它相似的概念才具有逻辑解释物。在我看来,这些概念或者是普遍之物,或者与普遍之物相连。这表明逻辑解释物的种类就是条件语句的种类,即“would be”(将会是)。[13]
逻辑解释一定是用抽象的概念来表述的,这些概念总是在说明某些事例的情境中采取条件式的形式,从而预示某种未来的结果。逻辑解释特别适合于这样一些理智的想象,它们看起来不是那么实在,但通过我们理智的想象,它们很可能就和那些可感觉的实在对象具有同样的实在性。例如,理智完全允许我们做这样的想象。
如果我们有两个几何图形A 和B 完全相等的概念,那么我们就可以想象一个新的物件,这个新的物件可以用一条方便的构造规则来加以描述。我们可以设想,以图形A 的一条轴作为旋转轴心,图形A 保持不动,图形B 沿着这条轴心旋转,最后出现图形AB 重合的结果。这似乎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有某个理智的概念,则借助于某些操作规则,我们可以获得某个明确的、普遍的描述结果。
我所理解的这个皮尔斯逻辑解释实例,当然还没有清楚地说明逻辑解释的本质。但这个实例为我们给出了有关指号的基本特征,表明指号可以是任意表达其他物件的东西。对于皮尔斯而言,指号是图像,是语词或者文字,是信号,是规则,是音乐,还可能是表演,等等,只要是代表着指号本身之外对象的东西,它们都属于指号的范围。经典实用主义哲学意图弄清楚的是理智概念,这里再借用皮尔斯在另一篇论文中讨论概念的实例,继续来说明指号的逻辑解释。
2.1.3 指号逻辑解释的“实在”案例
我们以“实在”这个理智概念为例,它是哲学家最为关注的基本概念。我们用“实在”这个文字指号(指号本身)来指称某种文字之外的东西(“实在”指号指称一个对象),对“实在”这个抽象的语词,只要是对常识语言有最基本的领悟,自然不会不知道它的基本涵义。但知道一个常用语词的基本意义,不一定能够描述一个语词的定义。越是常用的词,越具有这样的特性。小学生也知道门、窗、屋这样一些常识性的语词含义,但要用语词来给出它们的定义,常常会找不到合适的表述。然而,只要你认得字,你就能领会它的涵义。
作为哲学家常用语词的“实在”,自然首先来自常识语言的“实在”,它预先已经给定读者某些东西;然后,我们会给它一个专属于某个学科内的抽象定义;最后,实在概念通过我们实践和行动的检验而得以清楚明白。
按照常识语言的理解,实在总是与虚构对应的,如果我们要给出有关实在的一个抽象定义,皮尔斯给出的一个简明定义是可以接受的。
实在是指:它的种种性质独立于任何人对它们的看法。
一个抽象的语词,大概也就只能是这样的抽象定义。但要以为这样的定义已经使我们清楚“实在”的涵义,那么我们对逻辑解释的分析就毫无意义了。弄清楚“实在”的意义,还需要看这个语词在我们运用的过程中,产生一些什么样的效果。
皮尔斯的“实在”概念,在皮尔斯之前就已经有着漫长的历史。追寻这段历史当然也很有趣,但不必花费太多的笔墨。关于实在和虚构、真理和虚假这类概念,在近代科学产生之前人们对之已经存有一些信念,这些信念的来源在于使用了皮尔斯称之为固执的方法和权威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对信念的追求,不是致力于发现观念和经验事实的一致,而是致力于发现观念和权威说法的一致,也就是对权威的忠诚替代了对理性的忠诚。笛卡儿的出现,特别是近代科学的出现,改变了以往理解观念的方式。我们分析“实在”的逻辑解释,就是在提供一个实用主义哲学弄清楚概念的方法。这个方法的本质就是,我们用实验科学的方式,借助实验观察的结果,不断地使得我们所讨论的概念越来越清楚。“实在”就此而言,非常类似于那个最终会被所有研究者认同的意见,在这个认同意见背后所隐藏的对象,就是实在。
因为“实在”概念的高度抽象性,这种依据实验观察来获得的结果,还需借助于一个更为具体的比喻。对这个比喻的想象性扩张,到达“实在”意义解释的科学途径就是可以理解的。
在研究皮尔斯实用主义哲学的时候,恰好碰到日本9.0 级超强地震,地震撼动了日本,也撼动了全世界。设想全世界学者对“地震”的研究,一些学者侧重于地震的预测,另一些学者侧重于地震灾后的重建,第三类学者侧重于海洋中的地震,第四类学者研究地震产生的次生灾害,还有第五类、第六类,等等。不同地区、不同兴趣的学者对地震的概念会有所不同,如果所有的学者都在研究地震的次生灾害,他们所获得的结论也不尽相同。但是持续的研究过程必会以一种外在于他们自身的力量,把他们引向相同的结论。用皮尔斯的论述:
思维活动并不是把我们引向我们希望去的地方,而是把我们引向预先注定的终点,就像是命运的安排一样,不论怎样修改所采取的观点,不论怎样选择另外的研究对象,也不论心灵有怎样的自然倾向,都不能使一个人逃脱这种预先注定的含义。这个伟大的希望就在真理和实在的概念之中体现出来。[14]
由皮尔斯对实在的这种逻辑解释可知,实在是某种真理性的东西,这种真理性东西表现为我们在寻求某种普遍性的规则,这类规则的科学表现就是皮尔斯意义上的逻辑学。这种逻辑学建立在相对于指号的分析之中,也可以称作为指号学,用皮尔斯对逻辑的理解:
在一般意义上,逻辑,正如我已表明的那样,只是指号学的另一名字,是关于指号的类似必然的或形式的学说。[15]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对经典实用主义哲学的讨论,从其基本背景出发,最后把这种哲学所希望建立的科学方法归约到指号学,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逻辑学。我用一个简约的图表来展示这样一个归约的过程,然后把我们对实用主义哲学的理解转换为对指号学的理解。
2.1.4 经典实用主义到指号学的概略图表
可以用一个图表来回顾我们分析皮尔斯实用主义哲学的简略过程,这个图表既展示实用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渊源,也展示这一哲学的基本思路。概略图表分为八个层次,从历史渊源开始层层下移,最后落实到作为一门逻辑学的指号学,指号学就是皮尔斯力图弄清楚概念语词意义所依赖的方法。进一步研究皮尔斯的实用主义哲学还可以发现,指号学是皮尔斯极其宏伟的一个构想,弄清楚他的这个宏伟构想非本书可以胜任。好在皮尔斯在构建这个宏伟的指号学理论的同时,还构想了一个相对明了的存在图表的逻辑系统。通过对这个系统的研究,实用主义最为明显地显示了和现代模态逻辑的某种联系。
图表1 经典实用主义到指号学的概略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