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蒯因外延主义的由来
2025年09月26日
1.2 蒯因外延主义的由来
蒯因的外延主义首先来自于他生活的直观,童年时代的经历就给他某种外延主义的暗示。蒯因有一些犹太籍的童年朋友,他在与这些犹太朋友接触的时候,总会看到一些人对犹太这个族群的蔑视。这让蒯因感到,犹太族群是作为一个类来评价的,而对这个类的评价又是通过这个类的个体来实现的。
童年直观形成的这种朴素外延主义,在他进入大学,特别是接触了罗素和怀特海撰写的《数学原理》一书后,他的外延主义观念得以形成。
1929—1930 ,我在奥贝林学院毕业年级的那一年,我的外延主义完全成熟了。我主攻数学,特别钟情于数理逻辑。美国那时几乎就没有数理逻辑,在奥贝林则是完全没有。但是我的教授开瑞士(W.D.Cairns)给我开列了一份阅读清单,最后一本就是怀特海和罗素的《数学原理》。[2]
正是对于这个三卷本《数学原理》的钟爱,蒯因说,那种钟爱几乎是没有限度的,导致他有了外延主义的基本观念。因此,蒯因的这种外延主义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数学原理》,但是,这里的“几乎没有限度”并不是完全没有限度,蒯因的外延主义并不完全等同于《数学原理》中的外延主义。实际上,蒯因是在指出《数学原理》中对内涵的错误定位的基础上,坚持他坚定的外延主义立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