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辛迪卡语义学对蒯因挑战量化模态的回应
2025年09月26日
3.2 辛迪卡语义学对蒯因挑战量化模态的回应
蒯因的挑战把对量化模态逻辑的辩护放在一个两难的境地,要么接受经典量词理论,要么拒绝量化模态逻辑。这个两难的境地在辛迪卡(Jaakko Hintikka,1929—)那里被打破了,他不仅拓宽了人们对模态思考的范围,由真势模态扩充到认知模态、道义模态,等等,他还设想到量化模态理论的第三种可能性。辛迪卡为这种可能性引进了一个新观念——“指称多样性”观念。
我们也许会说,当我们正在做模态逻辑的时候,我们在同样的时间和同样的地方正在做不止一件事情。我们使用某种符号-常元和变元-去指称我们话语范围中实际上存在的对象。但是,我们也正在使用它们,去指称那些不需被我们亲历过的某些其他的状况。或者,我们换一个说法,我们正在运用这些符号去建构地图或者模型,这些地图或模型是为描绘某种情景而建构的,而这些情景也许将来永远不会发生。如果我们能够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在一个时间点上这些可能出现的状况中的一个,我们的符号指称就会是纯粹的单一指称。不同模型之间的相互联结则仅受这单一指称的影响。但是,因为在每一个特指的模型中,符号都是纯粹的单一指称,对纯粹单一指称的背离就不会强到摧毁运用量词的可能性,这些量词都是在普通的量词理论中,严格恪守量词规则的。如果我必须简洁地描述那些情景,我会说,我们的词项在模态语境中的出现,通常都不会是纯粹单一指称,应该说,它们是多样性的指称。[13]
指称多样性的观念,使得量化模态逻辑成为可能,它被看作是模态逻辑可能世界语义学初建时期基本的直观观念。辛迪卡回应蒯因挑战提出的这个观念,在克里普克那里得到进一步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