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蒯因外延主义中的虚构式表达式

1.4 蒯因外延主义中的虚构式表达式

1.4.1 外延主义面临的挑战

外延主义面对的最严峻的一种挑战,是人虚构出来的那些语词,例如希腊神话中的“飞马”,小说故事中的“孙悟空”“白骨精”之类。它们好像只有内涵意义,你找不到一个实在对象来对应这类语词。从什么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它们具有外延呢?运用蒯因给共外延下的定义,如果我们使用这类语词来构成语句,外延主义似乎就行不通,用蒯因的话讲,“飞马”这个语词可以困扰“外延性”。如果我们假定,一切能够表达的对象都是存在的,蒯因设想,那么“飞马”这个虚构对象就可能有两个共外延的谓词。

谓词“如果存在,那么飞”和“飞并且存在”是共外延的,因为任何东西都存在。但是语句“如果存在,那么飞马飞”是假设的真,因为飞马并不存在,然而,“飞马飞并且存在”为假。所以,这两个语句就不具有外延性;通过转换共外延谓词,它们的真值转换了。[3]

这是对外延主义一个重大的挑战,但随后的论述表明,蒯因非常自信地认为,他用自己多年的逻辑实践,挫败了这个挑战。在蒯因的外延主义那里,这类虚构的语词,借助于他的处理,依然是具有外延性的。蒯因的这个回应,是通过对“飞马”语词的摹状分析来实现的。在他那篇著名的《论何物存在》的论文中,他使用的虚构式语词也是这个“飞马”(pegasus)。

1.4.2 蒯因对虚构语词的外延主义实践

如何以“飞马”为例来说明蒯因的外延主义呢?蒯因借鉴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来开始他的外延主义实践。

首先,飞马作为一个单称词项,可以用以下的单称摹状词来描述,罗素称之为语境上有限的摹状词。而蒯因,则为那个飞马语词(pegasus)构造了一个体现该单称词项性质属性的新词pegasize,中文翻译为飞马化,或者是“具有飞马性质的”,我用后一个译法。

(ιx)(x 具有飞马性质的)(1)

这里的“具有飞马性质的”,表达的是性质,而(1)中的(ιx)表达x 的唯一性,因此(1)指的是单称词项,而不是语句。如果要把(1)理解为一个合适的中文,应该看作是“具有飞马性质的那个x 是唯一的”。

由此,我们再引入一个表达任意谓词的符号F,因为(1)是单称摹状词,以这个单称词项为主词,F 为谓词构成的语句,就可以是以下表达式(2)。

F(ιx)(x 具有飞马性质的)(2)

这个表达式(2),实际上是一个表达特称句,也称作存在句的句式(3)。

∃x(x 并且仅仅x 具有飞马性质的,Fx)(3)

这个表达式(3),无论F 代表什么,它都是假的。因为当我们把单称词项还原成初始符号的时候,它的存在就蒸发掉了。使用蒯因外延主义的基本概念,我们关于“飞马”的两个谓词,一个是“如果存在,那么飞”,另一个是“飞并且存在”,它们就不再是共外延的。所以,不是外延主义在这个例子中失效,而是我们把并非“共外延的”谓词,当成了“共外延的”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