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本体论的思考导致实用主义哲学家的两种模态观
2025年09月26日
1.2 本体论的思考导致实用主义哲学家的两种模态观
正如同我在本书导言中就已经指出的,实用主义有很多种派别,我们所关注的仅是其中的经典实用主义,这三位逻辑学者信奉和倾向的就是这种经典实用主义。但经典实用主义在哲学本体论上也是不尽相同,在同一个实用主义的标签之下,可以有不同的哲学本体论。作为实用主义哲学奠基人的皮尔斯和称做最后一个实用主义者的C.I.刘易斯,它们具有大体一致的哲学本体论,接受康德的先验主义哲学。这种哲学可以回溯到柏拉图,今天人们更经常地把这种先验哲学称作柏拉图主义。柏拉图主义者不会忽略所谓实在世界中的共相实体,相信这个世界中除了物质的实在之外,还有抽象多样的指称实在,如同辛迪卡的指称多样性观念和克里普克的可能世界观念一样。这样一种本体论立场和模态逻辑可能产生的抽象实体颇为相容,这就促进了模态逻辑的发展。
与皮尔斯和C.I.刘易斯的哲学本体论正好相对应,蒯因作为一个“更彻底的实用主义者”,他在本体论上是一个坚定的外延主义者,把模态可能产生的实在对象看作是“柏拉图的胡须”,一个坚定的外延主义者不能接受这种柏拉图的胡须,这就导致蒯因诘难、怀疑和否定量化模态逻辑的存在。由于经典的一阶逻辑本来就是外延主义立场下的逻辑,这种诘难自然是对量化模态逻辑的挑战。要建构一个和经典逻辑一致的量化模态逻辑,模态逻辑学家必须回应蒯因的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讲,蒯因的挑战激发了现代模态逻辑学家的想象力,促成了模态逻辑的现代发展。模态逻辑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在告诉我们,我们对抽象实在的思考,把既往哲学从特殊到一般的关注,转化为对一般的抽象实在的关注,这使得建构一种普遍的一般的内涵逻辑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