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英属北美殖民地时期
在欧洲移民到达北美之前,北美还是一片荒原。那里没有统一的民族国家,自然也没有民族国家相应的体制。虽然有土著印第安人在那里繁衍生息,但他们却处在部落集居的原生阶段。15世纪末叶,哥伦布(Cristoforo Colombo,1451—1506)发现新大陆,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等欧洲国家先后都有人闯荡美洲,并各自建立他们的殖民地。直到1607年,英国人才来到北美大西洋沿岸,开始建立它的第一个殖民地弗吉尼亚。在此及随后的一段时期,由于欧洲的动荡,大批欧洲移民移居北美,大多数是英国人,也有不少来自欧洲的其他国家,此外还有不少从非洲贩运过来的黑奴。到18世纪30年代,英国人已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 个殖民地,这些殖民地归属于英国,成为北美经济最先发展起来的地域。
当时,英属北美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快,成为北美经济发展主流。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统治模式是依照英国政体建立的,每个殖民地都有自己的总督和议会。总督代表英国对殖民地进行统治,拥有行政、经济和军事大权,可以否决议会通过的法案。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英属北美各殖民地的经济来往日益密切,初步形成了统一的殖民地地域内市场。同时,在长期的交流、融合过程中,英语成为来自各殖民地的共同语言,并逐渐产生了共同的文化,美利坚民族由此得以形成,民族意识也由此得以建立。在美利坚民族意识觉醒的基础上,欧洲启蒙思想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得到广泛传播,到18世纪上半期,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如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和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1743—1826)。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独立和民主意识,因为这些启蒙思想家的巨大影响,自然是日趋增强。
18世纪中期,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发展达到新的高度,北部工商业发达,中部盛产小麦,南部种植园经济繁荣。北美生产的很多产品,甚至能在国际市场上与英国本土产品一争高低。同时,为争夺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英国与法国在1756—1763年进行了长达七年的战争,史称“七年战争”。虽然英国最终打败了法国,控制了北美大部分地区,但因长期的战争而导致财政困难。于是,英国政府不断地向北美各英属殖民地增加税收,对殖民地进行蛮横的压榨和掠夺。英国当局希望北美殖民地永远充当其廉价的原材料供应地及商品倾销的市场,因此,采取很多高压政策以阻遏殖民地经济的自由发展。英国当局首先颁布法令,不准殖民地居民向西开拓,并禁止其发行自己的纸币,再对其课以重税及解散其议会。18世纪60年代,英国在北美殖民地为增加税收,颁布1765年的《印花税条例》和1767年的《唐森德税法》。这就导致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对英国盘剥和束缚的不满,双方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独立战争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