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语言指号的可视性解释

3.1 语言指号的可视性解释

人的所有思考都要用语言或者指号来表述,这应该看作是思考的一个本质性的东西。人的心灵能够被理解,归之于人的这样一种机能,人是一台进行指号生产的机器。它能够把在心灵中产生的东西,用这部机器把它变成指号。由此我们可以设想,指号在心灵中宛如一串流动的图片,这些图片存留记载着人的思想。正因为指号可以看作是图片,语言作为字符指号也可以看作是图片,它们对于人的视觉器官而言就是可视的。

皮尔斯在传统逻辑转换为现代逻辑的过程中,他是所有那些伟大的逻辑学家中较早把逻辑代数化的一员。皮尔斯不仅提供了逻辑代数化的思路,他早期对代数逻辑的研究,还导致他发现一个逻辑的新领域。我们可以依据指号的可视性解释,用另一种特殊的表述方式来构建逻辑。这就是,我们也可以运用图表的方式来建构逻辑,皮尔斯把他构建的这一图表逻辑称作存在图表(Existential Graphs),缩写为EGs。

皮尔斯声称,借助他的EGs,语句的可视性表述把“思想的移动图片”、“思想的肖像”和“在思想中,心灵行为的移动图片”放置在我们面前。[24]

使用图表来建构逻辑,当然可以回溯到更远。著名的欧勒(Leonhaul Euler,1707—1783)图表,就是表达三段论的一个图表逻辑,这个图表出现在18世纪中叶。其后又有文恩(John Venn,1834—1923)图表,出现在和皮尔斯几乎同一个时代。但欧勒和文恩的图表仅仅是对传统逻辑的图表刻画,对刚刚产生的现代逻辑的刻画,则为皮尔斯的EGs 首创。更为特殊的也许是,EGs 的出发点不同于欧勒和文恩图表,它是在皮尔斯实用主义观念下诉诸指号学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