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等响度曲线

三、等响度曲线

如上所述,人能通过耳朵来感知声音,初步分辨不同声音的区别,且具有以下的特性,这些都是从事汽车振动噪声评价的一些最基本的功能。

978-7-111-46010-7-Part01-31.jpg

图1-7 人耳模型

1)听觉器官的结构特点使其具有感知不同频率成分的能力。

2)当有两个声源存在时,人耳能对其加以辨别,但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人耳能将多种声源合成为和音、差音。

4)由多种频率成分构成的声音,人对其中不同的成分表现出喜欢或嫌弃。

人类的听觉系统,对于不同频率声音的音量敏感度(即响度)是不同的。为了反映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声音听起来响亮程度的不同,就引入了响度级LN单位为“方”(phon)。一般来说,人耳对于低频和高频声音的敏感度较低,而对中高频的敏感度较高。播放同样声压级的不同频率的声音,人就会觉得较低频率和较高频率声音的音量较小,而觉得中高频声音的音量较大。等响度曲线(图1-8所示)标明了人耳在不同声压级情况下,对于不同频段的声音响度感觉相同的时候,对不同频段的声音的声压级要求。比如最下面的一条实线,就表明了人耳在感觉同等响度的情况下,对于100Hz的声音,声压级需要30dB左右,而对1000~2000Hz的声音,声压级只需要达到10dB左右,对于4000Hz的声音,声压级更低至不到5dB。

注:曲线越凹陷代表人耳对凹陷频段的敏感度就越高。

同样,在这个曲线上,随着总声压级的不断提高,人耳对于低频和中高频声音的敏感度也逐步提高,曲线相比低声压级时就趋于平坦。但是,虽然在2000~5000Hz这个频段上仍保持较高的敏感度,但这段声音往往容易令人产生刺耳或者发“炸”的感觉。

978-7-111-46010-7-Part01-32.jpg

图1-8 等响度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