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都需要敏捷的思维和应变能力
主持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主持人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的一种检验,尤其是一些大型活动的主持,难免会遇到一些始料不及的情形。例如,尽管主持人的串联词设计在前,尽管案头工作做得十分周到,但突如其来的意外或变化总是会给主持人出难题。在这种变化莫测的考验面前,主持人必须以冷静机智的态度、临阵不慌的心态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去“力挽狂澜”“转危为安”,使节目出奇制胜。
现场性强的非节目主持人更需要这种素质。有时候,主持人还可以巧用这种突发的情况作为活跃气氛、强化情趣、创造意境、升华格调的难得契机。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著名主持人陆澄,曾经在一个容纳六千多人的体育馆主持某大学艺术节开幕式联欢会的时候,经历过这么一种情形。当校方的主持人对陆澄做了介绍后,陆澄便手持有线话筒走向场地中心。从场外走向场中央有一段距离,没想到长长的话筒线事先未做整理乱成一堆,陆澄只好一边拽线一边前行。这“亦步亦趋”的入场姿态引起了场内大学生观众善意的、轻松的笑声。见此情景陆澄便马上提起话筒说了这么一句话:“看来,咱们感情的纽带实在是难分难解啊!”顿时全场响起了掌声。
这题外的一句“开场白”不仅起到了解嘲、圆场的作用,还为下面的正式主持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和气氛的基础,也奠定了主持风格的基调。
一般来说,任何活动主持之前都有一个准备的过程,通常称为“案头工作”。充分细致的案头工作将为现场的主持铺设一条通达理想境界的阳关大道。通过前期的准备工作,主持人可以构思一个主持的方案:什么时候说什么,怎么说,等等。根据这个方案,主持人就可以从容上阵,有板有眼地施展一番了。
然而,事情并不全都那么顺心如意。即使你案头准备得十分充分,难以预测的偶发因素也随时可能跳出来,打破你“照本宣科”的计划;但活动进行中出现的这些意外,又恰恰为你的主持提供了绝佳的即兴创作机遇,给了你展示自身优秀主持才能的空间,因此主持人尤其是非节目主持人绝对不要满足于说“现成话”或“背台词”,而要在主持过程中带着一种强烈的创作意识,审时度势,把握机会,做好临场发挥。
临场发挥往往被看作是一种无意的成功,是经验、灵感加“小聪明”的产物,“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实不然,所谓“临场”,固然是难以预料的,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既然是“发挥”,总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和客观因素作引导,存在一定的必然性。准确的理解应当是,所谓“临场发挥”,是主持人知识面、敏感度和思辨力碰撞出的智慧火花,它是有方法、可言说、能操作的理性的结晶。
“临场发挥”应当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就是必须贴近节目或活动的主旨内容,完善节目的艺术效果。我们不赞成那种信口开河、离题万里的耍贫嘴,更反对无病呻吟、故作姿态的卖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