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动作语言
人不是静止的,动作在主持中最具参与性和表现力。尽管在主持中反对“手舞足蹈”,但几乎可以说没有一个主持人是在绝对无动作的状态下完成主持的。有时候我们需要“以动作助说话”,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收到“立体”形象的效果。动作可以体现热情、兴奋、悲哀、庄重等感情。
主持人不仅是主持活动,还在于促进大家交流。动作语言更积极的作用是直接参与交际。有声语言在表意上具有一定的直向性,在传播上又有时间的占有性,这些特点在一定的场合下变成了它的局限性。节目主持中,有时候并不需要主持人喋喋不休的话语。当言语内容不宜或难以直接表述时,动作语言就可以发挥它“无声”的表意作用,利用它的可视性、模糊性和简洁性达到特殊的语境效果。
例如,在现场主持中,有的主持人为了对表演者表示友好和鼓励,“鼓掌”两个字总不离口。其实这无可商榷,“鼓掌”与否一般是对表演者的一种态度和评价,应当出于自愿。就算有时观众忽略了“掌声”,主持人也不宜过多地用话语来“讨”掌声,这样多少有些勉强。倒不如带头鼓掌做个“提示”,这样就来得更加自然得体了。
又如,当演员节目表演开始、结束或邀请演员返场时,主持人因需要发出一系列的信息,诸如“欢迎上场”“可以开始”“祝您成功”“非常圆满”“谢谢合作”“请您退场”“请您留步”“再来一个”等,这些意思如果全然挂在嘴上岂不啰唆俗套?然而,诉诸态势,只需要含笑、对视、点头、欠身、伸手,就把这些含义全表达清楚了,而且简单明快、儒雅潇洒。主持人要善于运用这类动作语言扩展有声语言的表现领域,同时也可借以完善自己的外部形象。
动作语言多种多样,其中手势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主持人的手势语汇是十分丰富的,如自然、大方地主动握手表现了热情友好;双手紧绞在一起,显得主持人精神紧张;用手指或笔击打桌面,或在纸上涂抹,显示出对谈话内容不感兴趣、不耐烦;手掌相互搓或不自觉地摸衣服、脸部等,表示了内心紧张,等等。
有人称主持人的手是第二张脸,通过手的不同动作所传达的意义还有很多。主持人需要在平时多做观察,逐渐积累,久而久之就能掌握恰当的手势动作去传达所要表达的意义了,免得太夸张惹人耻笑。
总而言之,动作语言的运用贵在真实自然,要防止表演的倾向,尤其是有过表演艺术实践的主持人,在主持中的“一举一动”应当抹去舞台表演的痕迹。一旦让别人看出你在表演就让人反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