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表达能力
主持人的表达能力,主要指的是口头表达的能力。主持人的艺术,归根到底是一门口头语言艺术,因此出色的表达能力可以说是非节目主持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能力。主持人的表达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认定。
第一,是准确、敏捷地表达思维的过程。
主持人的语体风格与其他形式语言的不同,在于一个“快”字上。所谓的“快”,指两个方面:一是反应要快,也就是由信息的接受、解码到反馈的过程短暂;二是总体上语速较快,这个“快”的具体内涵,就是连一秒钟的停顿都不能有。说错了,往往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慢了,机会稍纵即逝,不能重来。有人把它称为“喉稿”,即需要脱口而出,连腹稿都来不及打。
主持人光靠“快”还不够,还要准确,不能信口开河,言差语错。这就形成了一对矛盾,主持人就是既要做到反应敏捷、语速流畅,又要做到言辞准确。其实语言反应敏捷与思维能力有关系,因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然而思维发达的人未必就能做到语言的迅达,这毕竟需要在语言表达的基本功锻炼上下功夫。所谓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那些在台上谈笑自如的“脱口秀”主持人,其实在台下都有着长期“磨嘴皮子”的经历。敏捷、准确的语言反应,和主持人台下的苦心积累、常备不懈有关。
当然,主持人要做到准确、敏捷地表达思维,还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一定要“懂”,甚至“通”,对要主持的活动的内容、程序、礼仪都要清清楚楚。
第二,是生动形象地强化语言效果。
我们不难发现,人们总是格外喜爱这样的非节目主持人:一句话从他的嘴里说出来就特别有味道,常听常新,百听不厌。是的,一个具有卓越的表达能力的主持人,总会千方百计地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以便使自己的语言不单调、不枯燥,为听众或观众奉献更生动贴切、更富有趣味和内涵的语言表达。同样一个意思,但是换一种说法,就能使语言内容活生生地“立起来”,不仅可“闻”,而且可“视”。
语言表达的生动传神,来自主持人丰富活跃的形象思维。形象思维也是非节目主持人所应具备的一种能力。非节目主持从某种角度可以划归艺术的范畴,艺术创造离不开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可以从根本上为主持人的表达提高境界,强化感染效果。丰富活跃的形象思维不断地使主持人口头表达生动、新鲜、不落窠臼。
第三,是风趣幽默地体现主持风格。
风趣、幽默是人类精神的一种高尚境界,也是语言表达的一个“高难动作”。我们不难发现,主持人大多自觉或不自觉地追求着风趣幽默的表达风格。人们总是比较喜欢那些由“笑星”们客串主持的节目,原因就是他们手中握着“笑的武器”。
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在主持某次芭莎慈善晚会时,一上台就尽显他作为相声演员的幽默:“我先要抱怨一下苏芒,她说这个事有十三年了,然后她第一次让我来,可能是觉得我知名度不够啊!”这幽默的口才立即逗得台下观众哈哈大笑,纷纷鼓掌。看到观众的反应,郭德纲继续发挥自己的幽默口才,说道:“可能是这两天看我上热搜了,她把我叫来了。”这话一说完,台下的笑声和掌声就更热烈了。
主持人口头表达的准确、生动、幽默,被称为主持能力的三种境界,准确是基础,生动是升华,幽默是巅峰。而这三者的共同灵魂,便是一个“诚”字,“修辞立其诚”,好的语言必须以好的思想品德为依托,“言不由衷”是不会闪烁真理光芒的。总之,主持人应当以精神思想的磨炼为途径,在语言表达实践中从“准确”起步,以“生动”为动力,努力登临“幽默”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