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说话的语速
语速同声调一样,按一定节律变化,即构成一种节奏美。主持人如果能正确地把握语速的变化,不仅可以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能更好地激发听众的心理共鸣。
有些主持人讲话,忽快忽慢,快慢错位,不善于运用语速技巧,就会影响表达效果。如果主持人讲话的速度过快,经由耳朵传至大脑的信息过于集中,又会使人应接不暇、顾此失彼,甚至搞得人精神紧张。
有些主持人说得快而清楚,比如著名主持人华少在主持《中国好声音时》,就凭借超快速而清晰的语速——他在47秒内连说350个字,平均每秒约7个字,并且不卡壳、不出错、不含糊,而获得了“中国好舌头”的美誉。但能做到华少这样的主持人不多,大多数主持人语速快起来都是快而含混,说话太快而致字音不清,别人根本听不清在说什么。更何况,即便你有说话快而清晰的本领,但听者不一定都有听话快的本领。
主持人一定要明白,我们说话的目的在于使人全部明了,如果别人听不清楚,那就相当于做了无用功,白费口舌。因此,主持人在训练自己说话时,要注意声音清楚、快慢合度,做到你说一句,别人就听懂一句,不必再问,毕竟观众没听清也不会让你重说一遍。
一般来说,普通人的语速为每分钟120个字至160个字,听起来会比较清楚。但主持人的速度通常要比日常说话快,比如《新闻联播》的主持人语速就达到了每分钟260 字至300 字,男主持人平均语速较女主持人语速稍快,而综艺类节目主持人的语速则要根据场景适时转换,该快则快,该慢则慢。
对于非节目主持,语速也不宜固定,因为思想、情绪会影响音速,增加效果的停顿及速度变化都能丰富句子的变异。而且,语速也受制于讲话的语境。
(一)说话环境及说者心理状态影响语速
比如,情况紧急时,语速就要快些;情绪激动时,或兴奋,或恼怒,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快语速;为了加强语势,引起听者注意,也需要加快语速。
(二)讲话内容也影响语速
无关要紧的事,语速快慢皆无妨;重要内容,需强调的内容,语速应适当放慢,让人听得清,便于理解。
(三)讲话对象也制约着语速
对方是老人、孩子及文化水平不高者,语速要适当放慢;对方年轻,听辨能力强,或是个急性子,语速应适当加快。一般情况下,以中速为宜。
当然,非节目主持虽然语速不定,但还是要确定一个基本语速,在这个基础上根据语境变化而变换语速。
总之,当众讲话时要掌握好语速,何时快,何时慢,何时停顿,要能恰当自如地做节奏调整。善用语速技巧的讲话者,无疑会增添讲话的吸引力,给人以稳重、自信之感。工作头绪纷繁,紧张忙碌,易导致讲话失调。总之,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快慢适中,圆润顺畅,这是掌握语速技巧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