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词、解说词的写作技巧

一、串联词、解说词的写作技巧

文艺活动中的串联词是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舞台气氛,而且影响原作,关系到人物形象塑造和情节结构,所以串联词、解说词写作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写作,要求具有一定的语言艺术技巧。

(一)串联词的三种形式

串联词的写作分为下列三种形式:

1.报幕式

这是最简单的串联词。它的任务是让观众知道主办单位是哪个、是哪个活动时间,这台晚会的宗旨、内容,这些活动内容的演出者等,如果其中还有什么特殊的情况,可向听众做简短的介绍。

2.交流式

语言像和观众的对话,能产生情感交流,以引起观众对节目的兴趣。这种“交流式”串联词有单向交流和双向交流的区别。所谓“单向交流”,是主持人揣摩观众群体的心理,以和听众亲切谈话的口吻写出来的串联词。比如,“各位朋友,不知道您去过云南没有,那里不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而且民歌如海,引人动情。您听,有这样一首民歌……不知您喜欢吗?”所谓“双向交流”,是主持人与观众双方同时交流,并发生了联系,串联词必须反映出这种联系。这样的串联词更显得有交流感,更亲切活泼。

近年来,文艺活动的逐渐“综合板块”化,使各主办方越来越重视主持人和观众的交流方式。这种节目串联词必须像生活中面对面的交谈,使“书面气”完全消失,甚至多为即兴谈话,用“谈话”代替了“写话”。

3.介绍式

通过介绍作品内容、背景、风格、唱词大意等,把整台活动引出来,不仅利于观众听懂作品,而且能起到引起观众兴趣的作用。这种介绍应特别重视清晰、明快、引人入胜。如典雅的一波三折的昆曲《牡丹亭》之“寻梦”选段,大多数听众不了解内容背景,很难进入欣赏,但如果在前面加上相关的介绍,就会唤起听众欣赏的欲望,帮助观众领会唱段的感情。

……杜丽娘在丫鬟春香怂恿下去花园游玩,进入园中见一派姹紫嫣红,不觉伤春困倦,在牡丹亭畔睡去。睡梦中见一风度翩翩的少年柳梦梅来到身边,两人互相爱慕。两人正在牡丹亭畔欢叙的时候,杜丽娘被母亲唤醒,由此郁郁不乐,情伤意缱。杜丽娘怀念梦中情景,又到园中去寻找梦境,可是她哪里找得到梦中的情人呢?不由得无限惆怅。她在一棵老梅树边表明心迹,如果活着不能和情人欢聚,死后愿埋葬在梅花树下。

这段介绍词清晰明快地介绍了背景,而且吻合作品特色,写得情意缠绵,具有很强的文学性。昆曲唱段还没出来时,介绍词已经引导观众进入特定情境,在唱段和观众心理之间铺下了一条相沟通的通道。

串联词根据节目特点不同,现场观众对象不同,更具体的写作方法是各种各样的。上述三种形式,就其在活动中的作用来说各有“优势”,怎样选择,完全根据具体活动的具体要求而定。

串联词在活动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能不顾活动任意挥洒。

(二)串联词的三种常用技巧

1.开门见山

主持人上场向观众问好,三言两语介绍活动后进入第一个节目。

2.即景抒情

借用与活动相关的环境景物抒发情感,这种形式在大型文艺演出中常用。

3.幽默风趣

通过说些风趣的话语,使观众心理上产生一种乐趣,调动他们的兴趣,然后导入第一个节目。

无论哪一种形式的串联和开场语,都要根据活动类型、内容的不同来设计。优秀的文艺活动主持人,无不妙语连珠,能使现场气氛热烈,台上台下相互融合。要想做到潇洒自如、游刃有余,关键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