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主持人在洽谈现场的要求
只要是正式会谈,主持人在参加洽谈会时,首先要更新意识,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并且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洽谈表现,这就是所谓洽谈的方针。谈判方针的核心,依旧是一如既往地要求洽谈者在庄严肃穆、剑拔弩张的洽谈会上,以礼待人,尊重别人,理解别人。这里,有六个方面需要注意:
(一)双方互相尊重
礼敬对手,就是要求洽谈者在洽谈会的整个进程中,要排除一切干扰,始终如一地对自己的洽谈对手讲究礼貌,时时、处处、事事表现出对对方不失真诚的敬意。在洽谈过程中,不管发生了什么情况,都始终坚持礼敬对手,无疑能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而且在今后的进一步商务交往中,还能发挥潜移默化的功效,即所谓“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调查结果表明,在洽谈会中,能够面带微笑、态度友好、语言文明礼貌、举止彬彬有礼的人,有助于消除对手的反感、漠视和抵触心理。在洽谈桌上,保持“绅士风度”或“淑女风范”,有助于赢得对手的尊重与好感。与此相反,举止粗鲁、态度刁蛮、表情冷漠、语言失礼,不知道尊重和体谅对手的态度,则会大大加强对方的防卫性或攻击性,无形之中伤害或得罪对方,为自己不自觉地增添阻力和障碍,所以主持人要维护好气氛。
(二)要熟悉相关法律条文
在商务洽谈中,利益是各方关注的核心。对任何一方来说,大家讲究的都是“趋利避害”。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则会“两利相权取其大,两害相权取其轻”。虽则如此,商界人士在洽谈会上,既要为利益而争,更需谨记依法办事。所谓在商务洽谈中应当依法办事,是要求商务人员自觉地树立法制思想,在洽谈的全部过程中,提倡法律至尊。洽谈者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依照国家的法律办事,唯其如此,才能确保通过洽谈获得的既得利益。法盲作风、侥幸心理、铤而走险、目无法纪,都只能害人、害己,得不偿失。有一些人在实践中,喜欢在洽谈中附加人情世故。它如果是指注重处理与对手的人际关系,争取促进双方之间的理解与尊重,那么则是正确的。假若指的是要在洽谈中搞“人情公关”,即对对方吹吹打打,与对方称兄道弟,向对方施以小恩小惠,则是非常错误的。实际上,这是小农意识在作怪,而且无济于事。因为人情归人情,生意归生意,任何有经验的商界人士,都不会在洽谈会上让情感战胜理智。在洽谈中,过多地附加人情,甚至以此为重点,实在是误入歧途。说到底,犯了这种错误的人,是没有法制观念,而且不懂得应当怎样做生意。主持人要把握好自己,要冷静庄重。
(三)要明白双方的关系是平等的
洽谈是什么?洽谈就是有关各方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进行讨价还价。由此可见,洽谈实际上是观点各异的各方经过种种努力,从而达成某种程度上的共识或一致的过程。换言之,洽谈只会进行于观点各异的有关各方之间,所以假如离开了平等协商,成功的洽谈便难于设想。在洽谈中要坚持平等协商,重要的是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要求洽谈各方在地位上平等一致、相互尊重,不允许仗势压人、以大欺小。如果在谈判的一开始有关各方在地位上便不平等,那么很难达成让各方心悦诚服的协议;另一方面,则是要求洽谈各方在洽谈中要通过协商,即相互商量,求得谅解,而不是通过强制、欺骗,来达成一致。在洽谈会上,要做到平等协商,就要以理服人。要进行洽谈,就要讲道理。要以理评理、设法找理、说理坚持一成不变。这样的话,就容易“自成一说”,说服对方。
(四)要明白双方可以存在差异
有一位闻名世界的谈判大师说:“所谓洽谈,就是一连串不断的要求和一个又一个的妥协。”他的这句大白话,肯定会有助于商界人士深化对洽谈本质的理解。在任何一次正常的洽谈中,都没有绝对的胜利者和绝对的失败者。相反,有关各方通过洽谈,多多少少都会获得或维护自身的利益。也就是说,大家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妥协,彼此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经验的商务人员都清楚,有关各方既然同意坐下来进行洽谈,那么在洽谈桌上,就绝对不可以坚持“一口价”,一成不变,一意孤行。否则就是作茧自缚、自欺欺人。原因十分简单,在洽谈桌上,有关的一切议题,都是大可一谈的。在洽谈会上,妥协是通过有关各方的相互让步来实现的。所谓相互让步,意即有关各方均有所退让。但是这种相互让步,并不等于有关各方的对等让步。在实践中,真正的对等让步,总是难以做出的。在洽谈会上所达成的妥协,对当事的有关各方只要公平、合理、自愿,只要尽最大努力维护或争取了各自的利益,就是可以接受的。所以,主持人不要一味地“和稀泥”。
(五)要明白洽谈会的宗旨是互惠互利
上述之所以反复地强调:最理想的洽谈结局,是有关各方达成了大家都能够接受的妥协。说到底,就是要使有关各方通过洽谈,都能够互利互惠。在商务交往中,洽谈一直被视为一种合作或为合作而进行的准备。因此一场商务谈判最圆满的结局,应当是洽谈的所有参与方,都能各取所需,都取得一定的成功,获得更大的利益。也就是说,商务洽谈首先是讲究利益均沾、共同胜利的。如果把商务洽谈视之为“一次性买卖”,主张赢得越多越好,甚至要与对手拼个“你死我活”,争取以自己的大获全胜和对手的彻底失败,来作为洽谈会的最终结果,则必将危及己方与对方的进一步合作,并且使社会上对己方产生“心狠手辣”“不能容人”的恶劣印象。因此,商务人员在参加洽谈会时,必须争取的结局应当是既利己又利人的。现代的商界社会,最讲究的是伙伴、对手之间同舟共济。既要讲竞争,更要讲合作。自己所获得的利益,不应当建立在有害对手或伙伴的基础上,而是应当彼此两利。对于这种商界的公德,商务人员在洽谈中务必应当遵守。主持人不能偏向任何一方。
(六)主持人的风格应趋于理智
在洽谈会上,洽谈者在处理己方与对手之间的相互关系时,必须做到人与事分离,各自分别而论。在洽谈中,要将对手的人与事分开,是要求商界人士与对方相处时,务必要切记朋友归朋友、洽谈归洽谈,对于二者之间的界限不能混淆。正确的认识,是应当在洽谈桌上,大家彼此对既定的目标都志在必得。因此,既不要指望对手之中的老朋友能够“不忘旧情”、良心发现,对自己“手下留情”,或是“里应外合”,也不要责怪对方“见利忘义”“不够朋友”,对自己“太黑”。业已明言:商务洽谈并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人与人的战争,因此商务人员对它应当就事论事,不要让自己对洽谈对手主观上的好恶,来妨碍自己解决现实问题。商界人士在洽谈会上,应当理解洽谈对手的处境,不要对对方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或是一厢情愿地渴望对方向自己施舍或回报感情。
同理,商界人士在洽谈会上,对“事”要严肃,对“人”要友好。对“事”不可以不争,对“人”不可以不敬。不然的话,商务人员要是在商务洽谈中“小不忍则乱大谋”,那可就怪不得旁人了。
在商界,有一句行话,叫作“君子求财不求气”。它再次告诫各位,意气用事,在商务交往中的任何场合,其中自然也包括洽谈会在内,都是弊大于利的。
商界同时还流行着另外一句名言,叫作“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将其应用于洽谈之中,也是合情合理的。它告诉商界人士,要想在商务洽谈之中尽可能地维护己方的利益,减少己方的损失,就应当在洽谈的方针、策略、技巧上下功夫,从而名正言顺地在洽谈会上获得成功。要是心思用到了其他地方,甚至指望以见不得阳光的邪门歪道出奇制胜,不是痴心妄想,便是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