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会中对主持人的总体要求
主持者,是集会的“总工程师”。他在会议上要做的主要是落实议程、控制时间、掌握会场等三项工作。处理这三项工作是否得力,是检验一名会议主持人是否称职的最佳标准。
(一)落实议程
议程,是会议议程的简称。它所指的是,会议具体进行时所应遵循的既定的先后顺序。凡属较为正式的集会,其议程大都在事先进行过认真的讨论和拟定。
作为会议的现场指挥者和掌握者,主持人要使既定的会议议程得以落实,重点是要做好以下两件事情。
1.熟悉议程
要使议程得以落实,主持人首先必须熟悉议程。只有熟悉了会议议程,才能在会议进行时熟练地驾驭会议,并且沉着妥善地应付一切难以想象的突发性问题。
一般较为正式的会议,其议程大都包括下列各项:
首先,主持人宣布正式开会。必要时,须全体起立,奏国歌、会歌。
其次,由专人做主旨报告。
再次,对主旨报告进行分组讨论,或者进行大会发言、讨论。
最后,进行总结,达成共识,或者通过相应的会议决议,宣布散会。
在以上主要议程之中,基本框架一般不会变动,但在具体环节上,却是可以随机调整的。要做好这一点,就要看主持人的经验和应变能力了。
2.执行议程
在一般情况下,主持人作为会议的工作人员,是无权变更会议的议程的,尤其是其中的主要议程。不论遇到什么情况,主持者都必须想方设法履行自己的职责,确保会议按照既定方针进行,兑现各项议程,完成预期的任务。
未经会议主席团授权,主持人无权对会议的议程进行全面的调整,或是对其进行增减。倘若遇到了特殊的情况,比如,发言人缺席,发言时间不够用,听众意见较大,等等,而主持人认为确有必要对议程进行临时调整时,最好及时征求会议主席团或主要负责人的意见,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搞“先斩后奏”,自作主张。
(二)控制时间
一次会议的成功与否,往往与它何时举行、举行多久关系甚大。这些问题需要会议的组织者进行认真考虑。对主持者而言,在控制会议时间方面要做的主要工作,一是要把握起止时间,二是要限制发言时间,三是要留有休息时间。对于这三点稍有疏忽,都会使会议的进行受到不良的影响。
1.把握起止时间
任何一次会议,都有自己公开宣布的起止时间。这一时间一经确定,便应得到全部与会者,特别是会议工作人员的遵守。任何人,不论他是什么身份,若是不遵守会议时间,就等于表明不重视这次会议,而且不尊重其他的与会者。
因此,主持人在主持会议时,应该什么时候开会,就要在什么时候宣布开会;应该什么时候散会,就要在什么时候宣布散会。没有非常重要的特殊情况,主持人是不宜随便拖延开会与散会时间的。严守会议的起止时间,是主持人必做的“例行公事”。
2.限制发言时间
不仅会议的起止时间要认真遵守,发言的具体时间也要有明确的限制。从一定意义上讲,限制发言时间是防止会议拖延时间的良方之一。
一般情况下,在拟定会议议程时,即应对每位发言人的发言时间有所限定,并通知其本人。在主持会议时,主持人在这方面要做的工作,一是在发言人发言之前最好再次关照一下其限定的时间长度,二是可用技术性手段,例如时间一到,铃响提示,在现场限制时间。
要强调的是,限制发言时间,不可手法粗暴,态度恶劣,不要当众口头打断他人的发言,令其难以下台。
3.留有休息时间
倘若会议举行时间较长,一般应当在其间安排一定长度的休息时间,以供与会者略微休息,活动手脚,处理私事。大体上,一次会议最好控制在3 小时之内,并以2 小时左右为佳。凡举行会议的时间长于1.5 小时,即应在期间安排一次长约一刻钟的休息。
如果事先未定会议要开多长时间;而在举行过程中已经超过了1个小时,并且尚未告终,则主持人应主动建议进行一次必要的会间休息。
在进行会间休息前,须明确休息时间的具体长度,以便与会者能够准时返回会场。
(三)掌握会场
在集会进行期间,主持人掌握会场的能力的大小,往往会影响到会议的成败。在掌握会场时,主持者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少讲多看和调节气氛。
1.少讲多看
主持人的主要任务是主持会议,而不是主要的报告人或发言人,因此一定要注意恪守本分,不抢风头,尤其是不要在主持会议的过程中信口开河,离题万里。
在主持会议时,主持人所要做的基本上是“照本宣科”,使既定的会议议程得以贯彻。此外,还要多看多听,认真观察会议的进行情况和现场的情绪与反应,以便防微杜渐,尽可能地不出问题,少出问题,并且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调节气氛
当然,主持人在集会举行时仅仅多听多看还是不够的,必须变被动为主动,采取必要的措施,以调节现场的气氛,保持良好状态。
当贵宾出席集会时,主持人可在开会之初或对方演讲之前,对其进行适当的介绍。
在发言人发言前与结束时,主持人应带头鼓掌,以带动全场听众予以响应。
万一会场上出现局部骚动、混乱时,主持人则应以适当的方式及时加以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