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仪式的程序

二、签约仪式的程序

签字时,一般要举行签字仪式。签字仪式的举行,一是对双方合作的初步成功和开始表示祝贺;二是表示合作开始正式生效,双方权利和义务的确定和开始履行;三是向社会和有关方面宣布。

在商务交往的实践中,尽管君子协定、口头承诺、“说话算数”在一定程度上有作用,但是更有效地取信于人、让交往对象心安理得的,则是“口说无凭,立此为据”的文字性合同。

商务台同,是指有关各方之间在进行某种商务合作时,为了确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而正式依法订立的、经过公证的、必须共同遵守的条文。

根据仪式礼仪的规定:对签署合同这一类称得上有关各方的关系发展上“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应当严格地依照规范来讲究礼仪,应用礼仪。为郑重起见,在具体签署合同之际,往往会依例举行一系列程式化的活动,即所谓签约的仪式。在具体操作时,它又分为草拟阶段与签署阶段等两大部分。

(一)草拟阶段

商务合同的种类繁多。常见的就有购销合同、借贷合同、租赁合同、协作合同、加工合同、基建合同、仓保合同、保险合同、货运合同、责任合同等。以下,先来介绍一下草拟合同的正规做法。

从写法上来说,它有一定规则。它的要求是目的要明确,内容要具体,用词要规范,数据要精确,项目要完整,书面要整洁。违反了上述各项要求中的任何一点,都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巨大麻烦。

从格式讲,合同大体上有条款式与表格式两类。所谓条款式合同,指的是以条款形式出现的合同。所谓表格式合同,则是指以表格形式出现的合同。

在草拟合同时,除了写法在格式上要标准、规范之外,同时还必须注意遵守法律、符合惯例、合乎常识、顾及对方等各个方面的关键问题。

1.草拟合同必须遵守法律。在商务交往中,所有正式的合同都具有法律约束力。它一旦订立,任何一方都不可擅自变更或解除。因此,商务人员必须熟悉国家的有关法律与法规以便充分地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2.草拟合同必须符合惯例。在草拟合同时,必须优先遵守法律、法规,尤其是必须优先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遇上有关法律、法规尚未规定的,则可采用举世公认的国际惯例。一般而言,国际惯例是维系商务交往正常化的一大基石,所以商界人士在草拟合同时,应当以它来协调自己的行动。对此不甚了解而贸然行事,必定会吃大亏。

3.草拟合同必须合乎常识。在草拟合同时,商界人士有必要使合同的一切条款合乎常识,坚决不要犯常识性错误。商界人士在草拟合同时应当具备的常识,是指与其业务有关的专业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它们包括商品知识、金融知识、运输知识、保险知识和商业知识等。

4.草拟合同必须顾及对方。正式合同的一大特征,是有关各方必须协商一致,出自心甘情愿。反之,如果一方恃强凌弱,仗势压人,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方,强迫他人与自己订立“城下之盟”,那么合同即使勉强签署,事后亦不断地发生纠纷,那样对有关各方都不会有好处。因此,商务人员在草拟合同的具体条款时,既要“以我为中心”,优先考虑自己的切身利益,又要替他方多多着想,要顾全对方的体面,并且尽可能照顾他方的利益,这是促使合同为对方所接受的最佳途径。

(二)签署阶段

这是签署合同的高潮,它的时间不长,但程序规范、庄重而热烈。签字仪式的正式程序一共分为四项,它们分别是:

1.签字仪式正式开始。有关各方人员进入签字厅,在既定的位次上各就各位。

2.签字人正式签署合同文本。通常的做法是首先签署己方保存的合同文本,再接着签署他方保存的合同文本。

商务礼仪规定:每个签字人在由己方保留的合同文本上签字时,按惯例应当名列首位。因此,每个签字人均应首先签署己方保存的合同文本,然后再交由他方签字人签字。这一做法,在礼仪上称为“轮换制”。它的含义是在位次排列上,轮流使有关各方均有机会居于首位一次,以显示机会均等,各方平等。

3.签字人正式交换已由有关各方正式签署的合同文本。此时,各方签字人应热烈握手,互致祝贺,并相互交换各自刚才使用过的签字笔,以示纪念。全场人员应鼓掌,表示祝贺。

4.共饮香槟酒互相道贺。交换已签的合同文本后,有关人员,尤其是签字人当场干上一杯香槟酒,是国际上通行的用以增添喜庆色彩的做法。

在一般情况下,商务合同在正式签署后,应提交有关方面进行公证,此后才正式生效。

应该说明的是:签字仪式不一定非办不可,尽管它可以制造声势,增添影响。但是,对签字本身却是必须郑重对待,不可草草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