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量使用具体形象的语言
主持人只有使用具体形象的语言,才能使受众感到有声有色、亲切活泼、有生气,并在脑海中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主持人使用具体形象语言的方法很多,特别是有效地使用比拟的手法,往往可以给活动大大增强感染力。比如,“养猪的都想猪仔肥得快,养鸡的都想下蛋多,这不是‘梦里吃仙桃——想得美’,现在已经是‘包子吃到豆沙边——尝到甜头了’啦!”这句话没有深奥难懂的术语,语言通俗生动、具体形象,富有生活气息,大大增强了活动的可信度和主持人的可感性。
在某期《奇葩说》节目中,按到死亡这个问题时,嘉宾薛兆丰说:“我们看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是我们必须要有时间的观念,经济有一个金句,我认为是第一金句,是经济学家欧文费雪说的:投资是时间维度上的平衡消费。不同的职业,不同的生活方式,有它不同的收入节奏……”然后薛兆丰用一张收入与年龄的表来讲述三种不同收入节奏——平平淡淡、少年得志、大器晚成,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经济学告诉我们,没有哪一种是最好的,我们要追求的是生命周期终生收入的最大化,而这必须知道我们个人的寿命长短。
听完这番经济学的专业阐述,现场观众和辩手都蒙了,完全听不懂嘉宾在说什么。
薛兆丰这时进行了形象具体的解析:“如果不知道靠猜的话,很容易失算,比如有些人自己选择了那种大器晚成的职业,所以早年的时候就一直十年寒窗苦苦攻读,谁知道英年早逝;有些人选择了少年得志的生活方式,及时行乐,谁知道自己活得很长,度过了一个漫长而贫困的晚年,这也很悲催。”听到这里,大家才恍然大悟。
主持人出身的蔡康永在阐述这个话题时,就非常懂得语言形象具体的重要性:“我们应该要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就是很多事情在我们人生就是最后一次,我在遇到那些我喜欢的人的时候,当他跟我握完手转身而去,我看到他的背影就会想到说,这是我们今生最后一次见面,我不觉得我有这么多时间可以再见到这么多很棒的人……如果我们不能接受死亡是一定会抵达的事情,我们其实就没有办法为了自己好好活一次!”
与薛兆丰的解析相比,蔡康永的解析明显要生动形象得多,也更容易理解得多。这是因为蔡康永在多年的主持生涯中,已经学会了善用各种词语的起音和收音,将它们恰当地配合起来,即可造成参差错综的感觉,形成一定节拍。如果把这些节拍依照思想感情的需求和受众口语的习惯,自然地加以排列和对称,缩短或拉长,可以形成语言的和谐,产生音乐感。声调失去配合,说起来就会不顺口,听着也不和谐、不悦耳。如“因人因事制宜”“自然姿势”“四十四日”“聚居区”等,说时好像在念绕口令,不顺口也不容易听懂。
有时候,我们听到一些词,很难理解,既不和谐也不自然,更不流畅,这样的词往往就是生造硬凑出来的,如“让我们一起欢呼跳跃着敬迎21世纪吧”。
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只有经过艺术加工、提炼之后,才具有语言艺术形式和音乐美的审美价值。也就是说,主持人语言艺术形式和音乐的审美价值在于:
——不用长定语、欧化句式或洋腔洋调,听来感到别扭。
——不用半文半白、文白夹杂的句子,这种语言在节目中会变得疙疙瘩瘩,既不流畅,也不好懂。
——少用关联词,适当地运用语气词。
——不用或少用诗意很浓的句子。
——不是徒劳无益地全被抽象和所谓华丽的辞藻代替。
——不使用日常生活用语中很少出现的组织结构复杂的长句及倒装句形式。
——适当采用自问自答形式,用提问方式提起受众的注意或用来引出下文,这样使语言有起有伏,语气自然活泼生动。
总之,主持人的语言如果能像淙淙的流水、舒卷的行云,清新流畅,活泼自然,就会使受众“舒心悦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