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晚会的特点
文艺晚会,是一种特殊艺术表现形式,故而它具有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独特审美特征。
(一)综合多样性
文艺晚会又称综艺晚会,它几乎囊括了人类漫长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文艺形态:音乐、歌曲、舞蹈、戏曲、曲艺、杂技等。也就是说,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艺形态,均可以在文艺晚会中得以利用和体现,所以说多样性是文艺晚会的一个重要审美特征。文艺晚会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实际是多种文艺样式的“大杂烩”“大什锦”形态。观众多、口味杂、要求高,而文艺晚会恰好可以将各类文艺节目融于一堂,满足广大观众的不同审美要求。
近几年,文艺晚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除了传统的文艺演出形式外,还穿插了新闻人物、社会名流、大企业家等名人的出现,给观众提供了更大的信息量,拓展了文艺的内容,丰富了文艺的形式,真正做到了百花吐艳、绚丽多姿、妙趣横生。正是这种多样性的综艺样式,给观众带来不同的审美情趣,满足其多方面的审美要求。
面对如此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文艺晚会必须有一个深刻的主题来确定基调,才能使晚会做到多而不杂、忙而不乱。正如国家一级导演、中央电视台高级编导邓在军所说:“一台晚会的主题,直接关系着节目创作、演员选择、风格色彩等各个方面,一台大型综合性文艺晚会,如果没有明确的主题贯穿始终,就会显得东拼西凑、杂乱无章,即使有好的节目也给糟蹋了,或者只有个别节目能给人留下印象。”因此,导演在统筹文艺晚会的节目时,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安排合理的出场顺序,把正常晚会分割成几个不同的板块,把主题相似的节目安排到一个板块,板块之间还必须有一个衔接点,这样才能把所有节目有机地组合起来,从而保证晚会的整体性。
(二)同步互动性
文艺晚会是现场面对观众的,不像其他文艺形式可以提前录制,创作与欣赏也就不再有个分离的先后过程,而是同时进行的。因此,文艺晚会的艺术传播效果的实现就需要依靠现场观众的参与与反馈,晚会的成功也要建立在主持人、表演者与现场观众的互动与沟通的基础上。这时候主持人的串场方式、串场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他必须用一大段一大段的说白,来为前后借做铺垫和渲染,保证节目之间的衔接性。但如果说白过多,或者主持人的形象声音过于单调,又很容易分散观众对节目的注意力,引发冷场的尴尬局面,因此主持人必须以一个热情洋溢的形象、满怀激情的声音,将节目与串场有机地联合起来,比如用节目串节目,或者与观众进行游戏互动,往往能够极大地渲染现场气氛。
(三)群众参与性
文艺晚会目前拥有最广大的观众,特别是节日文艺晚会,例如春节联欢晚会,有多少个家庭、多少名观众饶有兴趣地观赏,实在难以数计。正是由于这种观赏的群众性,就更需文艺的创作者严密的组织、精心的安排,将最好的文艺节目奉献给观众。这既是一种极大的责任,同时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201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导演杨东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这次歌舞类节目大家评价是照顾到了老中青不同年龄段观众的欣赏需求,最初是怎么考虑的?”
杨东升导演回答说:“我觉得春晚的舞台,它是一个国家舞台,它本身就是要照顾到不同的观众,因为它不仅是面向全国,而且是面向世界的观众,所以大家能看到我们今年追求的就是这种国际化,然后时尚化,然后有民族化和多元元素节目的搭配。
“大家都说春晚就是一道丰盛的年夜饭,一道大餐。那就像我们每一家餐桌上的年夜饭都是有荤素的搭配,然后有不同口味不同菜色的搭配,其实在春晚也是一样的,不仅仅是做给这些对春晚有情怀的观众看,更重要的也是一定要吸引年轻的观众的参与和关注。春晚它能够经历了三十几年走到今天,我们也希望它能够通过节目的这种不同的样式,通过节目的这种丰富多彩,能够成为每个家庭最好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