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主持人的特点
(一)舞台主持人应有艺术气质
“气质”看上去是一个意义不太明确的词,但经常被用于对人的形容。我们认为它应该包括一个人的个性、仪态及语言风格。
文艺节目主持人在未开口说话之前,首先给观众的印象,就是仪态、形体。主持人表述和串联活动内容时,应当以什么样的举止来配合,都是在把握活动时所要细致考虑注意的,这是主持人是否能赢得观众信任、打动观众内心的第一步。
比如,《新闻联播》主持人海霞外形端庄大方、妆容得体、音色清亮、动听,主持风格稳中有激情,得到了许多观众的赞扬;《海峡两岸》的主持人李红形象高雅,主持风格端庄大气,因此深受观众喜爱;央视著名主持人张蕾外形甜美可人,主持风格却简洁大方,知性沉着,被观众誉为“央视新锐女主播第一人”。
当然,艺术型气质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它还包括内涵与口才的完美结合。传播学学者在研究中发现有两类人易被受众接受,一类是在他们谈论的领域中有威望的人,另一类是与他们自己相似的人。文艺活动的主持人不是专家、学者,没有权威性的影响力,因此要保持一个亲切、平民化的形象,做一个与受众相似或熟悉的人,努力和受众成为朋友。
(二)舞台主持应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表达感情和思想的最好工具。当主持人拿着话筒面对观众进行串联活动时,语言就不仅是主持人释放魅力的重要工具,还是渲染现场气氛、调动观众情绪和控制活动节奏的关键要素。语言的表述、停顿、节奏和音色无不展示着主持人的魅力。一个外貌姣好、风度翩翩的主持人,如果在语言表达和用词上出现差错,其形象在观众中就会大打折扣。
语言风格,指语言的内容和表达形态。语言的内容决定其表达形态,但语言形态有相对独立的特性,在中文表达中有许多讲究。如词汇运用的精彩,声调的起伏动听,音色的优美悦耳,句子的排列讲究对仗、排比,句式多用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语言形态本身就有一定的魅力。
当然,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形态在不同类型的节目当中各有特点:新闻类节目语言讲求精练准确,生活类节目语言讲求亲切自然,文艺类节目语言讲求浪漫动听。
比如,新闻节目主持人大多采用客观深刻、犀利尖锐的语言风格,语速快而稳,音色不一定要求如何优美,一般发音硬实,多用中低音区。这要求主持人具有良好的文化内涵、较高的智商和敏捷的反应能力,对国内国际新闻动态有密切的关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比如,央视名嘴白岩松的语言风格就自成一派,形成了独特的“白氏风格”:语锋犀利、思想深邃、含蓄深沉。
而文艺活动主持人常常追求散文化和诗化的语言,或机智幽默给人以娱乐消遣之趣,故感情起伏较大,语气更委婉,语调抑扬顿挫,语速有快有慢,音色一定要优美,发音以悦耳的中音区为多。比如,《快乐大本营》中的何炅就致力于打造一个阳光的形象和接地气的亲和力,他没有高高在上的高冷气质,也从不会故作玄虚地耍酷,说话总是温和体贴,深入人心,并总能机智敏捷地化解各种尴尬情境,说话总是温和体贴,因此给人一种邻家大哥哥的亲切感,这种亲切感很自然地拉近了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也拉近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提高了观众对节目的认可度。
不过,优秀的主持人都懂得根据节目或活动需求适时调整自己的主持风格,但同时要推出自己的个人特色。一般有经验的主持人在拿到稿件后,往往还要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重写或进行调整,把它化为带有个人习惯的语言。比如何炅就经常导、编、播一人承担,尤其是在现场的即席发挥,常常令同行称赞不已。
(三)舞台主持人应具备多方面的素养
在气质的各元素当中,人的外表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而很快改变,而语言风格的依据是内在修养,只靠一时的修炼和工作热情无法具备,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并随时随地地加以丰富。主持人应该对自己所从事的艺术门类的历史、现状或将来,表现形式或理论特征,进行系统学习并有一定程度的钻研。实践中我们可以随处发现,许多文艺活动的主持人都有文艺特长,是行家,他们能把艺术表演特长与活动更好地融合。
比如,央视著名主持人李思思从小学习舞蹈,具有深厚的舞蹈功底,因此时常在节目中一展舞技。在《回声嘹亮》节目中,作为主持人的李思思就化身嫦娥,霓裳飘飘,轻舒长袖,翩然起舞,与音乐唱作人徐子崴扮演的后羿演绎神话浪漫神话《嫦娥》,迷倒了万千观众。央视少儿频道主持人月亮姐姐,在主持少儿节目时与孩子们温馨互动,极具亲和力,到了晚会的舞台上又能一展歌喉,以一首优美动听的《传奇》触动人心。
可见,主持人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语言才能,还要具备其他艺术才能,这些艺术才能一旦展示给观众,往往能大大收获观众的好感,非常有利于主持人整体艺术形象的塑造。所以我们主张文艺节目主持人应该有音乐、舞蹈、美术、表演等方面的素养。
在一次现场直播中,中央电视台的一位知名主持人把曹操“横槊赋诗”说成“梅”槊赋诗,不仅令观众对她大失所望,而且影响了节目的播出质量。可见她是在不求甚解地背稿,而且缺乏文学基础知识修养。
当然,有更多的主持人在工作的同时还在努力地学习,特别是老一代的主持人。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并没有大学文凭,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专业知识,如沈力、倪萍等著名主持人,但他们都通过自己后天的不懈努力,成为主持行业的佼佼者。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化、年龄的增长、阅历的提高、经验的积累,主持人的形象定位还会有所变化。
(四)舞台主持人要有表演才能
在各类型的节目主持人中,舞台主持人的表演成分更重要。因为活动本身主要就是依靠演员的表演来完成,与新闻等节目依靠现实生活本身就可构成或完成是有很大区别的。文艺活动是对生活的再加工、再创造。这类活动的内容,往往都是经过了精心设计,主持人的言行,也于事先做好了安排。主持人对自己的定位,就是在确定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于是,所有美丽的女主持人都要把自己扮演成“天使”或“女神”,或活泼大方、清纯亮丽,或亲切温柔、韵味十足,而无论她在生活中有多么泼辣、干练。即使不够美丽的也要在包装上下功夫,扮成独具魅力的艺术品。而男主持人一般也都是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成为现实中众望所归的形象,或者就是“丑”星形象,以诙谐、机智、幽默见长。
无论如何,言谈举止皆是经过思考或平时自觉训练的结果,或事先已有大致的设计,而非生活中的本来面目。在演播之前,主持人背诵台词、走台、彩排、选择服装、寻找镜头内的最佳形象角度、与对手交流,等等,都与表演是相通的。在演播中,主持人也随时处于自己理智的监督之下。主持人语言行为的情感把握、轻重缓急,演播区人员方位的调度,都与节目整体节奏和气氛有密切联系,对观众也起引导和暗示的作用。在实践中,许多优秀的文艺活动主持人都是演员出身或接受过一定的表演技能训练的,如王刚、瞿颖、金铭、倪萍……而新闻节目的主持人,更多的是从记者队伍中产生。
有的主持人对表演的钻研非常认真,甚至去寻求应该属于哪一个表演的流派:属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第四堵墙”内的“当众孤独”,还是布莱希特“打破第四堵墙”的“间离效果”?从真正的表演实际来说,演员的表演不能纯粹从属于哪一个流派。从根本上说,主持人的表演最重要的是要有主持人本人的真情实感,以自己的真实个性作为表演的出发点来真切感受活动内容与现场气氛,才能焕发出自然、真切、动人的表演,这也许和中国戏曲表演“当众自如”的所谓“真情体验,理智把握”更为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