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都要具有组织和协调能力

三、主持人都要具有组织和协调能力

主持人的组织协调能力,就是主持人在主持中通过语言、行为、思想、情感来影响和感染听众或观众,掌握控制整个节目或活动的进程和质量,客观地展示主持才华,实现自身价值,从而得到听众或观众认可的能力。一个没有组织协调能力的主持人,可以说不是一个合格称职的主持人。

主持人的组织协调能力,首先体现在主持时懂得立足于活动的最高点,主动地把握活动的总脉搏,不断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感渗透到活动中,丰富活动的内涵,深化活动的主题,渲染活动的气氛。这种协调不仅是锦上添花、画龙点睛,有时候也能起引航指路、转轨定向的作用。因此,非节目主持人的这种“参与”,说到底是由主持人的职责所决定的,主持人既然“在其位”,当然就要“谋其政”了。

主持人的组织协调能力,还体现在主持时要讲究主持风格与活动整体的融合性。主持人的组织协调能力,是通过参与活动全过程来实现的,参与的内容应当是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参与的分寸一定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而绝不是在“自我表现”欲念的支配下为“参与”而“参与”,为说话而说话。如果这样的话就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就不是“锦上添花”,而是“画蛇添足”了。“参与”也是一种艺术,掌握不好“参与”这种艺术,就会使“参与”变成“掺和”。有的主持人在“参与”时容易喧宾夺主,将本该由别人说的话一揽子“承包”过来,或者将事先准备好的一大堆话一厢情愿、不切实际地强行穿插表述;有的主持人为了显露自己主持技术的老练,过多地插科打诨、哗众取宠;有的主持人则总结出一套固定的“参与”模式,比如在采访中经常说一些“您说得太好了,我代表广大的听众(观众)向您表示感谢”之类的套话,或是在晚会的主持中,无数次地重复“让我们掌声欢迎”这种听起来特别空洞、单调的套话。诸如此类的“参与”,实际上破坏了节目的纯度和浓度,同时也会损害主持人的形象。

无疑,非节目主持当中的参与,不纯粹是个态度或意识的问题,它归结为一种实际技能,这种技能也是有规律可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