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说话的节奏

七、控制说话的节奏

人们在说话、朗读和演讲中,速度的快与慢、情绪的张与弛、语调的起与伏、音量的高与低等,变化对比,就形成了节奏。缺乏节奏感的语言是平淡呆板的,而节奏感强的语言抑扬顿挫,富有表现力,是吸引听者的最大秘诀。

节奏不是外加的东西,它取决于说话的内容和交谈双方的语境,靠起伏的思绪遣词造句,靠波动的情感多层衍进。人们在表达欢乐、兴奋、惊惧、愤怒、激动的思想感情时,语流速度一般较快;在表达忧郁悲伤、痛苦、失望或心情沉静、回忆往事的心理活动时,语流速度一般较慢。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如内心的思想感情是很紧张、很激动或很愤怒的时候,语流速度表现出来的却是平缓的,而听众正是从说话者的平缓的节奏中,感觉到说话者内心感情在强烈地变化。

节奏感强的、动听的、连贯的语言,同唱歌和音乐有许多很相近的特点和因素。有些词语需急速地念出来,就像音乐中的8分音符和16分音符;另有些词语必须表现得有分量些,必须拖长些,就像全音符和二分音符;而连贯一气的词语,就像是二连音或三连音。因此,要使自己的口头语言如同音乐般优美动听,就必须注意语言的节奏。

就语言的节奏类型来说,一般可分为六种。

1.轻快型。明快清晰,多扬少抑,听来不费力,让人感到活泼、流畅。日常对话中经常运用此类型节奏,一般性辩论也常采用此类型节奏。

2.凝重型。既不高亢,也不低沉,清晰沉稳,不滑不促,多用于某些语重心长的说服教育、发表议论和抒发情感等场合。这种节奏庄重、严肃,听来一字千钧,发人深省。

3.高亢型。声音偏高,语气昂扬,语势上行,给人以雄壮威武的感觉,多用于鼓动性强的演说和使人激动的重大事件。

4.舒缓型。说话从容舒畅,起伏不大,声音适中,是一种稳重、自然的表达方式,多用于学术探讨和阐释性、说明性的叙述。

5.低沉型。声音偏低偏慢,语气压抑,语势多下行,给人以庄重、沉闷的感觉,多用于悼念及具有悲剧色彩的事件的叙述。

6.紧张型。语速较快,句中停顿较短,但声音不一定高,多用于须加以澄清的事实申辩和紧急情况的汇报等。

在不同场合、不同环境,可以分别侧重使用某一种节奏型,并以其他节奏型为辅,互相渗透融合,从而使说话、演讲和辩论的基调明确,不呆板单调。

此外,主持人还要练习每个词、词组和句子成分的节奏,因为每个词、每句话,都将影响一个人的说话语气与节奏。

节奏和说话者的心理状态关系密切,并随着心理运动的变化而变化。环境的更换,情绪的起伏,交际对象的差异,都会引起说话节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