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要有互动性

七、说话要有互动性

主持人要注意到说话是双方面的,甚至是多方面的。当你面对观众谈话的时候,如果你只一大套一大套地把自己想好的话讲出来,而不了解观众的看法和兴趣,不能观察观众对你的话有什么反应,有什么疑问,不能及时地解除对方心理的症结,那你就不能算是一个好的主持人。

就像著名主持人王凯说的那样:“我不认为成功有‘学’;如果非要说,那就是沟通能力,任何一种成功都来源于沟通。你能把故事讲好,用打动人的方式把你的思想告诉别人,体会到人家没表达的想法就是成功最好的办法。”

因此,主持人在说话时,既要有你自己的立场、态度和推理方法,还要懂得嘉宾或观众的立场、态度和推理的方法。因为每个人的思想、嗜好和推测都是不同的。要了解别人的思想和爱好,主持人就要懂得让别人先说,一方面是表示你的谦逊,使别人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你可以借此机会,观察对方的语气神色及来势,给自己一个揣度的机会。这不是两全的方法吗?

但不是每一个人都善于说话,因此主持人要懂得运用提问来引导别人说话。在提问时,主持人一定要考虑交谈对象和情境。适时巧妙地提问,可以避免交谈中的利害冲突,让谈话继续下去,有时甚至还有可能掀起谈话的高潮。

一般来说,主持人提问方式主要有四种:

(一)选择型提问

这种提问方式多用于关系比较亲近的朋友之间,表明双方并不在乎如何选择。如果主持人和嘉宾关系亲近,就可以采用这种提问方式。

比如,在某一期《向往的生活》节目中,有人曾问黄磊:“你有没有思考过,将来你和爱人谁先走的问题?”

听到这话,黄磊没说话,好像有些不愿意回答,但他最终还是回答了:“肯定想过,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我们能做的是不忧生死,在还能够健康地在一起的时候,紧紧拥抱。”

问话的人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继续问道:“那你觉得谁先走?”

黄磊当即红了眼眶,有点语序凌乱地说:“我想后走。”过了一会儿,他又改口:“我又想先走。我想后走是因为我想把所有的后面的事都尽力处理好。我想先走是想让她再多享受一天这个世界的美好。”

(二)协商型提问

如果主持人要嘉宾或观众按照你的意图去做事,你可以用商量的口吻提问。比如,当一位歌手唱完一首歌后,好评如潮,现场气氛特别热烈,主持人这时就可以问观众:“某某唱得好不好?”观众往往会大声回应“好!”接下来主持人会问:“那你们还想不想继续听?”而观众也会继续大声回应“好”!

(三)限制型提问

这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提问法,也就是给所提的问题限制一个范围。它能帮助提问者获得较为理想的回答,减少被提问者拒绝回答的可能。

鲁豫在采访著名学者易中天时,想了解学校授课和电视讲座的差别,于是她问易中天:“您有这么些年讲课经验,以前积累很多,所以对您来说,电视讲座可能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是吗?”易中天是大学老师,又是《百家讲坛》“开坛论道”的学者,对学校授课和电视讲座的差别有很深的体会,因此鲁豫的这个问题刚好问到了他的心坎里,也就激发了他的诉说欲望,使他当即就做出了回答:“难啊……”然后用大段的陈述来说明自己对两种讲课方式的体验,从“以前其他学者在百家讲坛的失败”说到“学校学生和电视观众的听讲环境不同”,从“电视剧和话剧的不同”说到“电视讲座所要借鉴的戏剧要素”。

(四)婉转型提问

婉转含蓄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婉转含蓄的语言艺术也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对主持人更是如此。主持人在提问时,为了避免对方拒绝回答出现尴尬局面,一般都婉转地提出问题。

比如,演员陈坤有一个儿子,外界传言是私生子,也有传言说是养子,但他对此一直避而不谈,但他越是不想谈,大家反而越是想知道。陈坤在接受《金星秀》访谈时,主持人金星曾直白地问他:“孩子这么大了,有时会不会问自己是哪里来的?”陈坤当即就很抵触:“你说过不问这种严肃的问题!”金星马上改口说:“我只是想知道你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以什么样的智商去应对。”陈坤当即回答说:“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完全没有智商,智商为零,我都和孩子说你就是我自己生的,没有别人。”

当金星第一次直接提问时,陈坤的反应是抗拒,但当金星改变提问方式,由直接提问改为婉转提问后,陈坤的抗拒感就减轻了,最终回答了这个问题。这就是婉转提问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