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素质
某主持人平时潇洒豁达,巧舌如簧,而一站到台前,顿时判若两人,拘谨无措,张口结舌。我们不妨分析一下,是他表达能力差,连开场白都难以对付,还是他的准备工作没做够?恐怕都不是。这可以说是一种心理因素在作怪,力有余而“心”不足。我们通常把这种情况叫作“怯场”。
怯场,一般出现在初次登场者身上,然而上述主持人并非新手,为什么仍感拘谨呢?原因是他始终没有超越初时的心理障碍,从心理学上说,他没有破除“消极定势”,久而久之形成了条件反射,因此,便自然而然地“悸”上心头,产生心理负担了。这种定势往往会影响人随后的活动。相反,一个不断地给自己增强“心理免疫力”,心理素质好的新手,可能初次登场就无拘无束,挥洒自如,或者经过短暂的“怯场”阶段,很快就逾越了心理障碍,突破了“消极定势”。
一个主持人有无良好的心理素质,直接关系到主持的质量效果,尤其是在需要与受众“短兵相接”、即兴发挥的现场活动主持中,主持人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譬如临场一个突发性情况的出现,就需要主持人“处变不惊”,并“力挽狂澜”,这不仅要求主持人有一定的临场经验和机敏的反应,更要求主持人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
有一次国际“白玉兰”电视节群英荟萃音乐会上,当法国著名歌手多罗黛正款款地走向舞台中央时,音响设备突然发出来“哐”的一声巨响,在场的人顿时有些傻眼,场面十分尴尬,好在多罗黛在法国主持过少儿节目,对这种意外并不陌生,于是当即以特有的幽默举起双手,做了个打枪的手势。主持人曹可凡看到多罗黛的动作,也灵机一动,当即发挥道:“多罗黛小姐,刚才是上海观众对您的到来表示欢迎,鸣礼炮一响。”话音刚落,全场就响起了阵阵热烈的掌声,一场尴尬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曹可凡这几句“转危为安”的应变语,全建立在他从容不迫的心理状态上,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平时纵有再好的口才,也会面露羞涩,语无伦次,狼狈不堪,以致“一失足成千古恨”。
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于鲜明的性格、坦荡的情怀、健康的动机和坚定的信心,当然主要的还是离不开扎实的专业基础做依托,这就是所谓的“艺高人胆大”。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主持人必须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而这种心理素质的内涵,其实就是强烈的责任心和高度的工作热情以及充分的自信心。
主持人的心理素质是完全可以培养和锻炼的。除自身品格情操等方面的综合提高外,从心理控制方面说,主持人应该注意四个问题:
第一,主持时不要总想着自己,而把注意力高度地集中到内容上。“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旦进入主持角色,不必患得患失,只想还一个真实的“我”给听众或观众,这样反倒显得平静自然了。
第二,不要太在意受众,不要老嘀咕受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去观察或想象受众一个个变化莫测的表情。从这个角度上说,主持人要做到“目中无人,心中有人”,首先要经历一个“心中无人”的阶段。
第三,如果已经感觉到了自己的紧张,可以视为正常用以自慰,心里默念“正常发挥”并抓紧用语速的调节加以控制。
第四,未曾开口就已紧张者,可以做若干节拍的深呼吸,接着放松面部,未曾开口先做微笑状,然后从容道来。
除此之外,充分的案头准备、平时的心理锻炼等,也都对主持时心理的平稳,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