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画面的形态

第二节 电视画面的形态

电视画面的形态即电视画面的存在方式,一般可以从画面大小和画面内容两个方面进行理解。首先,电视的屏幕大小是有限的,有固定的宽高比。模拟电视的宽高比为4∶3,而高清晰数字电视的宽高比为16∶9。其次,电视画面既有图像,也有附载的声音,而完整的电视画面是以图像为主、声音为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

电视画面的大小是有限的,比例是相对固定的。与绘画、摄影、电影相比,电视画面受的限制最大。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每个家庭的空间相对有限,绝大多数家庭的客厅都不可能容纳像电影银屏那么大的电视机。另外,为了适应人的视觉系统,让人们能在自然、舒适的状态下看到清楚的图像,这就需要固定画面的宽高比,这对电视摄像的构图和空间关系的处理也是有益的。第二,为了方便统一研制和管理,电视的生产需要标准化。总的来说,客观条件及人们审美的要求,使电视画面的大小和比例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这并不影响创作者的发挥,甚至还可能刺激创作者制作出更具艺术性的作品。

电视画面主要的构成元素是图像、文字和声音。其中,文字包括字幕、图表等,声音包括语言、音乐、音响等。早期的电影是没有声音的,被称为默片,后来才逐渐从无声期发展到有声期。得益于电影,电视从一开始便是声音和图像的相互结合,从而能够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视听享受。对于电视画面来说,图像占据主要地位,它与声音相互补充传达完整的意义,这是电视区别于广播的本质特点。声音对于电视画面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它既能传达信息,对图像内容进行补充,又能渲染氛围,营造特定的情绪,尤其是对于一些访谈类、音乐晚会类节目来说,声音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图像。摄制这类节目时,要格外注意对声音的采集和处理,有时候机位的置放以及现场工作人员和观众的调度等工作都要服从于声音的安排。此外,对于一些新闻节目来说,要重视声音的采集,尽量保证声音清晰可辨。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更新,字幕在电视画面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逐渐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粗糙到精致。在这个过程中,字幕的功能得以延伸,在传达信息以外,还起到美化画面、增加乐趣的作用。湖南卫视播出的《爸爸去哪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的字幕多由“90 后”团队制作,用词新潮,颜色鲜艳,往往直接叠加在画面中央。比如,田亮的女儿本来叫Cindy,但是经过他浓厚的重庆口音叫出来就像“森碟”,将这两个字打出来作为字幕,能增加兴趣点,使节目更为活泼(图1.1)。此外,新闻采访报道中的字幕同样很重要,与声音和画面相比,文字能够更加清楚、准确地传达信息,不易引起歧义,这有利于保证新闻的准确性,确保观众理解新闻内容。

电视画面是由无数幅静态图像运动组合而成的,通过二维图像的不断叠加创造时空变化。在摄制过程中应该注意前景、背景的运用,以及对画面主体的调度等来营造画面的纵深感。

图1.1 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电视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