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蒙太奇的定义
蒙太奇有多重意义和广泛的运用范围,产生于建筑学。蒙太奇音译自法语Montage,原意是建筑学理论中的装配、安装和组合。在电影创作中,蒙太奇有着多方面的含义。
同其法语本意相呼应,蒙太奇在电影创作中,也是一种组合和装配,每个情节与情节之间、片段与片段之间,甚至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分割和拼接、排序和分布都可称为蒙太奇。简而言之,这里的“蒙太奇”作为影视作品中所有镜头分切和组合的技巧总和,是作品结构的构成手段。通过运用独特的蒙太奇手法,影片能在其传递的现实意义和艺术氛围之间随意转换与融合,在时空的真实和艺术的幻境切换中,完成一场独立而新颖的创造。
通过成熟的镜头运用和巧妙的场景切换,表现出的影片效果后面,是一种突破性的创作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建立在对影片结构、主旨脉络和叙述节奏完整掌握的基础之上,对镜头的拆分和组合作出选择和审美的一种思维活动,这也就是“蒙太奇思维”。
蒙太奇在电影电视拍摄中,既是一种具体的拆分和组合行为,也是一种抽象的选择和思考的思维方式。
要探究蒙太奇的定义,需从影视创作的发展历史来看。这个从建筑学引入却逐渐发展成为影视创作领域的标签性的专业词汇,伴随着电影创作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电影起源于1895 年的法国,当时,卢米埃尔兄弟带来了这种用胶片定格时间的奇妙发明。那时期的电影形式非常单一,单纯用镜头对一个实景进行连续的拍摄,一个场面大多只用一个固定镜头全景拍摄,产生的胶片就成为最早的电影。那时的电影中没有蒙太奇。直至美国的格里菲斯在1908 年采用分镜头的创作方法,电影才真正做到多视角、多层次地表现事物,才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阻碍,才有了表达思维和传递情感的功能。这个时期的电影,才有了蒙太奇。
早期没有使用蒙太奇手法的电影,是对现实单纯的、机械地记录而不是有意义的表达,这种简单的记录传递的只是单薄时空中直线发展的情节要素。对于拍摄者或者创作者而言,没有蒙太奇的电影创作是对没有表达渠道的现实的再现形式,是干瘪的,也是空泛的。分镜头概念的引入,最先是将电影分为几个叙述段落,一个镜头负责一个段落的表现。后来,就像是文字文本的结构一样,每个段落中有几个“句子”,电影创造用不同的镜头表现“句子”,而一组镜头就组合成一个叙述段落。这个时期,一部影片的镜头多了起来,所能涵盖的时间和空间跨度变得更长更宽阔。后来,一个“句子”也可以用多个具有表现力的镜头组成。镜头作为最小的单位,从多个镜头组成一个句子,从多个句子组成一个段落,从多个段落到一部电影,在这样的创作过程中,每个细节中都包含了蒙太奇的思维和技巧。
电影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既包含视觉的表现也包含听觉的表现,成就一部电影的声音要素,其在影片中的位置、与画面的映衬、与情节的呼应等方面,都包含在蒙太奇的范围。这个层面上的蒙太奇可以称为声画蒙太奇,区别于单纯的画面与画面之间切割组合所产生的画面蒙太奇,以及声音与声音之间作用的声音蒙太奇。声音蒙太奇是指对包含语言、音乐、音响等各种声音要素的筛选、分配以及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的界定和协调手段,但是更多的时候,观众在影片中看到的是熟练声画蒙太奇产生的效果。
从电影发展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来看,任何一部影片都存在无数的景与景的切换,无数的此时和彼时的转接,可以说,蒙太奇至今仍是电影创作者不离手的创作手段,也是电影表现力和艺术性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