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动态构图

第五节 动态构图

动态构图是影视作品的基本特征,也是区别于照片、绘画等静态图画的根本所在。与照片及其他平面图像相比,影视图像更为活泼生动,其根本原因是影视作品的画面以动态构图为主。在观看影视作品时按下暂停键任意截取一个画面,也可以得到类似于照片的静态图像。事实上,动态的影片可以看作是由无数张静态的照片组合而成的,可见静态构图是动态构图的基础。摄像师应该充分了解并掌握静态构图的法则,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在动态中把握画面的平衡均匀。

1.摄像机静止,被摄对象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摄像机始终处于静止状态,而被摄对象处于运动之中。这时,摄像师应事先考虑被摄体的运动方式、运动速度以及运动轨迹,从而确定画面的景别和布局。

①对拍摄主体动作的动态构图,要考虑主体动作的幅度大小,从而确定拍摄范围,避免出现漏拍的情况。例如,在拍摄一个做广播体操的人时,应该充分考虑其下蹲时及抬手时的具体位置,避免出现下蹲时整个人从画面中消失或者抬手时整条手臂从画面中消失的情况。

②在拍摄场景内移动的物体时,拍摄者要清楚主体的运动轨迹,从而有序地排列画面元素,确定画面的构图形式。否则,可能会导致画面主体不突出等情况。比如,拍摄一个人在林荫道上行走,要清楚知道他是沿着路的左边走还是右边走,或者是斜着走,如果这个人是沿着路的右边走,而摄像师却把机器架在了路的左边,就很难保证构图的均衡,甚至拍摄不到这个人。

③当主体需要从画外走进画内时,应该将其进入画内后的停留点作为画面的视觉中心,并且主体的行动轨迹可以多样化一些,如斜线、S 线等,这样可以丰富画面的表现形式。

2.摄像机运动,被摄对象静止

当被摄体处于静止状态而利用摄像机的运动来拍摄时,摄像师可以参照静态构图的规律来处理。

(1)保证起幅、落幅布局的准确稳定

当摄像机运动(摇、推、拉等)时,拍摄者应该格外注意起幅和落幅的位置选择。落幅是画面的表现重点,是摄像机运动的“动力”所在,无论何种运动,都应保证准确无误地“落”在主体上。比如,在使用推镜头时,拍摄者要清楚“推”向谁,“推”到哪个位置,切不可乱“推”,更不可“推”出去了又迅速“拉”回来。运用摇镜头时也如此,拍摄者要清楚摇向的主体是谁,希望其出现在画面的哪个位置上,切不可以乱摇。

(2)稳定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

无论是推、拉还是摇,摄像师都要特别注意画面主体位置的安放。使用推、拉镜头时,应该保证被摄主体从头到尾都处于画面的视觉中心处,应避免将主体放在画面的正中心。使用摇镜头时,拍摄者也应该明确把主体“摇”到画面的哪个位置,不可飘忽不定,摇出去后再摇回来。

(3)注意镜头运动前后的景别选择

使用推拉镜头时注意推拉的幅度,具体来讲,摄像师必须明确“推”出去的时候,想要主体以哪个景别出现在画面中;“拉”出来的时候,主体以哪个景别出现在画面中。一般来说,前后两个景别应该相差两到三个级别,也就是说,对一个特写画面使用拉镜头时,应该以中景或全景定格为宜;对一个全景画面使用推镜头时,应以近景或特写定格为宜。若是前后两个景别相近,如全景和大全景,就失去了“推”“拉”的意义,会让观众误以为是两次拍摄。

(4)做好在摄像机镜头摇、移时的景别选择

在摄像机镜头进行摇、移运动时,在景别方面的不同选择会有不同的效果。例如,全景、远景的摇摄,可以展示磅礴宏伟的场景;近景、特写的摇摄,可以用于积累形象,加深印象。再如,在中景、全景移摄时,可以突出积累的形象,也可以展示出场景的磅礴宏伟。若只是特写镜头的移摄,则只能用于形象的积累加深印象,而无法做到对整个空间环境场面的展示。

(5)时刻把控好摄像机镜头摇摄时的线路

摄像机通过摇摄来表现被摄物体间的关系时,为了不出现空白的镜头,摄像师应根据景物的线条结构和形体,恰当地考虑镜头的运动线路,并且尽可能地按照有形或无形的线条来移动,以确保画面内的景物变化有序。

3.摄像机和被摄对象都运动

摄像机和被摄对象都运动,在动态构图中难度较大。此时,画面中的景物会跟随被摄对象主体的运动而发生变换。但是,摄像师必须以被摄对象的主体运动为主,确保被摄对象的主体自始至终都处于画面的视觉中心。

(1)注意跟摇的被摄对象的主体位置

在伴随摇摄和跟镜头时,为了确保被摄对象主体位置处于画面视觉的中心位置,摇摄和跟镜头都应保持相对的稳定,并且取景时多留些空白在运动方向的前方。此外,镜头的运动速度快或者慢于被摄对象的速度,都会导致被摄对象的主体在画面中出现不稳定的情况。为此,当明确被摄对象主体的运动前进方向时,摄像师要最大限度地确保被摄对象主体在画面中的优势位置;当不能明确被摄对象主体的前进方向时,摄像师也不必惊慌,可以遵循“赶后不赶前”的规则,一旦被摄对象的主体运动方向改变,应立刻调整摄像机的移动方向,从而确保画面的质量。

(2)注意摄像机运动与被摄对象主体运动的速度

了解被摄对象主体运动的速度,通常是依靠环境(背景)中景物移动的速度来知晓的。环境复杂好判断,若环境简洁,即参照物不明显,这样的对比就不显著了。例如,当拍摄在河面上游泳的人时,为了能使观众更直观、更明确地感受到他的游泳速度,单靠伴随摇摄,只能看到人游泳时四肢的划动动作,无法深刻地感受到他前进的速度。为此,可以采取逆向摇摄或者固定摇摄,观众看到人迅速地游出了画框,深刻地感受到他的游泳速度。再如,若想表现被摄对象主体纵向运动的速度时,摄像机运用拉镜头的方式来迎面拍摄,不能突出行进的速度感;相反,摄像机沿着被摄对象的主体纵向运动的方向进行推摄,则会深刻地感受到被摄对象的运动速度。

(3)注意摄像机跟镜头、摇摄结合时的落幅情况

在处理摄像机跟镜头和摇摄的落幅时,为了显示出被摄主体所处的地点和周边环境,摄像师在进行摇摄操作时应该离开主体,将落幅留在相应的标志性物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