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画面的时间特性

二、电视画面的时间特性

1.对现实时空的再现

对现实时空的再现主要表现在录播节目中。例如,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该档节目录制的时间不定,需要配合主持人及嘉宾的时间,有时一天录几场,而播出时间却固定在每周六20:10,观众收看节目的时间与节目的录制时间并不同步,有时相隔数天。但开场时主持人一般会说:欢迎大家在周六的晚上准时守候快乐大本营,我们又见面了!收看节目的观众往往也会自然而然地认为画面中的事件就是在此时此刻发生的。电子摄录技术对图像与声音的记录使电视画面能够再现现实时空。

2.对现实时空的同步传递

对现实时空的同步传递主要表现在直播节目中。相比于其他媒体,电视画面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消除时间差,将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事情同步地呈现在观众面前。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电视直播技术越来越成熟,逐渐成为衡量媒体实力的重要标准,尤其是近20 年来对国际性事件的直播,使得电视在媒体竞争中的优势得以凸显。近几年来,电视直播逐渐常态化,观众已能够在电视上同步收看一些重大的仪式典礼。

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直播节目中出现了多窗口模式,在同一框架内并置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两个或多个画面。例如,在新闻直播节目中,经常会有演播室主持人与新闻现场记者出现在同一屏幕的情况。多窗口模式最大限度地把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状况同步地呈现出来。

3.对现实时空的重构

电视画面的时间有三层含义:一是一个电视画面实际占用的时长。镜头A:一双奔跑的小脚;镜头B:一双穿着优雅高跟鞋的脚在人群中穿梭。这两个镜头实际占用的时长为2~3 s。二是这个画面所表现的时长。镜头A 和镜头B 组接起来表现的时长为10年。三是观众对这个画面时长的主观感受。镜头A 中小脚与镜头B 中高跟鞋形成鲜明对比,观众会感觉时间过得很快,有一种时间飞逝的压迫感。由此可知,电视画面不仅可以真实地再现时间,还可以重构时间,对现实时间主观地进行扩展或压缩。

影视时间独立于现实时间,这给创作者留下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创作者可以用较短的影视时间去表现较长的现实时间,省略不必要的细节,加快画面的节奏,给观众一种时间飞逝之感;也可以利用较长的影视时间去表现较短的现实时间,突出重要细节,延缓画面的节奏,营造紧张、压抑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