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时间与空间

二、影视时间与空间

(一)影视时间

“毋庸置疑,电影首先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因为在观看一部影片的全过程,这一现象是能迅速抓到的,这无疑是因为空间是感觉的对象,而时间确是本能的对象。”[9] 时间在影视中的重要性是占第一位的,时间构造了影片的结构和框架,支撑了思想的逻辑关系。人们所理解的时间是连贯的,单线性的,同时还是不可逆的。在影视实践中,时间是一种片段的状态,正是这种撕裂的时间模块,可以使呈现在银幕上的时间,表面上给观众一种连贯性的感觉,实质上是片段式的,可以平行也可以逆转,甚至分秒均匀的时间观念也可以在影片中被打破——时间可以被拉长、被压缩,甚至被冻结。把时间分为过去、现在、将来和假设四种,在影片中,过去可以直接切换到未来,在假设的时间中又可以很自然地切入现在的时间,人们把这种区别于现实时间的艺术时间称为“银幕时间”。

银幕时间作为一种可控性极强的时间形式,在影视剧中,可以表现为多种的、复杂的形态。

首先,银幕时间可以对现实时间的表现进行延伸。很多紧张刺激、动人心弦的场面都是发生在短暂的分秒间,观众还来不及消化其中的信息就被带入另一个画面中,更别提能领会到画面背后的情感和反映现实的效果。合理的安排是使这种几分钟之间发生的过程延伸成为几十分钟甚至更多的时间场面。例如,在纪录片中,花开瞬间、火箭升空、化学反应,或者在影视作品中英雄中枪倒下,在体育比赛中拿下关键比分而获胜的瞬间,这些短暂而精彩的片段,就需要进行艺术的处理,才更有效且直观地展现在银幕上。又如,运动员在获得意义重大的奖杯时,举杯的瞬间,可以和比赛中精彩的角逐场面以及运动员坚毅的表情多次组接,从而让这辉煌的瞬间得以延续,也让举杯这一个简单的动作,有了更厚重的意义。时间的延伸在影视创作中的用处极广,同时也拥有许多的手法,其中较为突出的是通过多角度对同一过程的拍摄,将镜头组接起来,实现一种全方位、多视点、立体式的展现效果。

其次,影视创作中还存在时间的压缩,在短暂的时间中展现较长的时间跨度。在影片中,多数时候是若干时间片段的拼接,这些时间片段就是在完整的故事过程中截取的重要部分,将这些片段连接起来,能达到完整的表意效果。在镜头所采集的所有时间中,存在着那些具有代表意义和转折意义的节点,这些节点之间的过程可以由观众通过联想来填补。将一个长达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过程在几分钟内交代清楚,是一部大时间跨度的作品能完整交代情节的关键。例如,交代主人公从少年到中年的转变,十几年的时光流转,采用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迎面走路来,转接到坚定的脚步特写,拉出远景,再次拉入近景,转到面部特写时,还是那个在走路的人,可是俨然已经变得成熟稍显沧桑。这是一个典型的时间压缩的例子,中间的成长经历可能不是影片所注重的,观众可以通过联想,顺利地将中间的时间填补上。

最后,影视时间可以突破现实时间正向流失并且不可逆。在影视表达的艺术空间中,时间的概念可以被情节内容的重要性所支配。在重大的关头、紧张的瞬间,时间可以被冻结;在充满回忆的场景中,时间可以倒转。时间在冻结时,情节中人物特定的心态、情绪是对时间静止的表现,是一种叙事手段,具体可以用语言的解说、叙事结构上的轮回以及画面的定格来实现。时间的冻结,最常见的就是定格,在很多让人错愕,使人惊讶的场面下,一般会定格在人们惊讶的表情上面,这个时候一般是无声的,留出几秒静止的时间,给观众一种缓冲和消化。这种手法带有极强的主观象征意义,在运用适当的时候,可以完美地和观众建立共鸣,但若控制不好,会给人造作的感觉。银幕时间冻结时,观看者的现实时间是不停流逝的,这种反差很容易给观众带来刻意的形式化感觉,从而丧失了审美情趣。而所谓的对时间不可逆的突破,有更加繁复的形式,包括倒流、回溯,还有对未来的展望。最常见的是回溯,一般在对现在的情节进行交代的时候,回溯到过去,呈现现在故事中没有向观众展示的过去的事情,这些事情之间多数时候都有因果联系。影视的时间打破了现实时间不可动摇的流逝规则,在银幕上呈现的叙事逻辑更多地基于创作者的意图,观众能在其中体会到叙述者提供的悬疑、刺激、震惊、感触、遗憾等不同的情绪。

随着艺术创作者的研究和实践,以及艺术表现需求的丰富和多样,影视时间不再是单一层面的时间,而是形成多层面的拓展。影视创作处理时间的形式繁复而细碎,几乎没有规律,一般都是创作者直觉的显现。赖兹对此说过:“把一个事件搬上银幕时,是否能把它的持续时间延长或缩短的这个能力,是导演和剪辑者在控制时间安排上的一个调度的手段。”[10]

(二)影视空间

电影的叙事是从一个场景转换到下一个场景,这里含有空间的转接,作为和现实空间的区别,影视空间是不真实的空间,这是基于创作者的审美意图、逻辑思维和创作目标等因素,依托现实空间而形成的。影视空间具有明显的主观性。要实现影视空间构造,有许多不同的途径,还原式的布景是其中一种,加上灯光和剪辑的手段,可以形成一个新的独立空间。同时,在透视关系的运用上,能将空间的间距缩小和放大,给观影者一种空间错觉,从而引入一种预想的新空间。

在蒙太奇引入之前,银幕只能再现空间;在蒙太奇引入之后,逐步实现了创造空间。所谓再现空间,是一种基于纪实美学的创作手法,镜头的连续拍摄可以将现实世界的行为、事物、背景等要素真实合理地再现。观看者在银幕上感觉到的是与现实完整统一的空间概念。所谓创造空间,是通过蒙太奇的手法,将真实空间的片段重新组合,显示在镜头和银幕中的空间。

这种所谓的影视空间,不是真实空间的直接反映,而是在现实空间中选取的片段经过剪辑取舍形成的新的空间形态,这种空间可以轻易地将观众包围其中,观众所产生的视觉错觉和心理反应是这种时空可以立足的重要支撑。在构造影视空间中,其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影视空间可以任意涵盖广袤的现实空间,甚至超越现实空间。在有限的物理空间下(银幕的大小)所能展现的影视空间却是不受限制的。可以从前一个镜头中的高原雪国到下一个镜头中的江南水乡,从喧嚣繁华的商业中心到偏远静逸的山村牧场;可以从陆地到海洋,甚至从地球到银河,任何广袤的空间都能被囊括进小小的银幕。这样的空间跨度,只要可以跟上采用的情节发展的节奏,就是无拘无束的。在描述一个特定事件的全景情况中,从多个角度的切入是影视时间的专利,影视空间也可以用上。比如,在《三国演义》中为了展现战前微妙的气氛,前一个镜头描写周瑜和诸葛亮在帐中商讨火攻战略,下一个镜头切换到曹营,曹操正在连环船上操练士兵,这种把两个空间进行对比描述的手法,为影视作品思想的传递提供了一种便捷,现实的空间在充满如此多可能性的影视空间面前,会显得苍白和平淡。

其次,影视时空可以对现实时空进行压缩。这里的压缩与时间的压缩有些类似,由于物理条件的约束,空间因素在影视作品中也会常常被压缩,从而精简了描写内容,为更多方面的表现提供足够的空间。在现实空间中,人们的运动是不会出现跳跃性发展的,俗话说:路要一步一步走。在影视空间中,事物的运动过程从起始的空间到结束的空间,可以只在银幕上展现两个空间,中间的移动所途经的空间是完全可以省略的。通过这样的压缩,冗长的空间移动和场景切换被精简,可以节省播放时间,对拍摄取景之前的布景也减少了很多工作量。尤其在展现战争、爆炸等需要大量细节配合的场面时,通过几个作战的场景,换着角度拍摄,然后切换播放,可以在银幕上表现出“完整”的战争情况。

最后,影视空间一般会采用对一个全景空间中一部分空间的采集和拼接组合,来展现这个全景空间,如足球场上的草地、看台的座位以及球门,就可表现一个偌大的足球场。这种“以偏概全”的手法,对于拍摄者而言是可以节省大量的拍摄和展示成本,对于观众而言,在抓住这个空间特征代表的前提下,对整个空间的把控会更加有效。

影视空间构造的三种表现通过适当的手法,在银幕上所展现的不是单纯是空间结构,而是经过艺术加工后的戏剧空间、心理空间和哲理空间。电视空间形态是多样而复杂的,在创作中,考虑到大众认知和观众的观影经验,可以适当地调整表现角度和描述节奏,但始终要坚持符合一定的视听连贯规律和叙事逻辑。

银幕的世界是一个想象的真实世界,它在真实和假设中找到平衡点,有了自身特有的美学形态和表现手段。有些影片的目的是完整再现真实世界,影片的每一个镜头都力求细致踏实,在镜头与镜头剪辑中,也强调现实的逻辑,防止主观的切入。而有些影片的目的是阐释一种思想或表达一定情绪,在这些影片中,现实世界只是作为一个原材料,通过艺术的加工甚至改造,从而达到预设的效果。影片的成功与否绝对不是“是否真实”这个标准可以衡量的。银幕的世界的构造成败,体现在观众是否能顺利领会创作者的意图,能否将影片传递的信息顺利吸收和内化。这除了是一种记录和表现的手段之外,还是一种交流和沟通的形式。

总之,影视空间和影视时间一样,是一种艺术创造的形式,是一种手段,在依附于现实的同时,又区别于现实。哲学上讲: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延续性,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时间和空间在任何一个镜头、任何一个片段和任何一部完整影片中都是不可分割又不可替代的,影视时空就是一个复合体,在时间的流动中有空间的变迁,在空间的转移中有时间的消逝。根据上述的表现形式,时空概念对影视艺术创作思路的影响越来越大。在镜头的运用和编辑中,创作者要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和主题适当地选取时空结构,并且合理地拿捏各种蒙太奇手法。在内容上,通过有限的时空,将无限的可能表现出来;在形式上,将多种原则和技巧相结合,在创作中进行理论和技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