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机位摄像概述
多机位摄像是指两台或者两台以上的摄像机同时运作,从不同角度记录正在发生的一个连续性事件的拍摄方式。多台摄像机多方位拍摄的同时,在控制室里的导播从监视器上观看各台摄像机的画面,对其进行指挥、调度,以捕获最精彩的画面。这种多机位拍摄、现场剪辑的模式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在不间断的观看过程中,有一种身临现场的感受。
多机位摄像产生于20 世纪50 年代,由于当时没有电视的视音频录制设备,所以很多电视节目基本采用的是现场直播的模式。多机位摄像主要用于情景剧、电视访谈、体育赛事、大型纪录片或者现场表演等节目。多机位摄像有以下几个特点:
1.快速、高效率
这是多机位摄像的一大优势,摄像机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进行拍摄,后期只需要按照节目现场的节奏选取合适的画面进行现场剪辑,效率高。比如,在访谈节目《鲁豫有约》中,在设置好机位后,通过选取不同角度的画面、录制剪辑全程后,只需要加一个片头、片尾、配乐,就完成了节目制作。这种“多进一出”的高效率制作方式,降低了制作成本,极大地提高了影视节目的产出。
2.实时同步
现场直播方式将拍摄过程、制作过程、播出过程这三个原本独立的工作有机地结合为一体。通过多机位拍摄和镜头调度,可以使电视机前的观众获得在现场无法获得的视觉感受,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观看愿望与收视需求。它第一时间将千里之外的画面呈现在观众面前,实现了观众的零时差观看。在体育赛事的直播中,如跳水比赛现场,会设置大约10 个不同的机位(跳台近景机位、跳台侧面全景机位、顶拍机位、水下机位、跟拍机位、比分拍摄机位等),导播通过对不同机位的实时剪辑,将赛事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展现出来。
3.多角度、多变化
多机位摄像实现拍摄角度的多样化,在切换过程中能够选取最佳视点进行呈现。理论上,多机位作业以四机位最为适宜,预算充足时,第四机位一般会用摇臂或轨道来增加画面的变化。由于场地限制和经费预算等因素,三机位摄像被运用得更多。对于经验丰富的团队来说,多数情况下三机位也可以做到多方位、多角度呈现画面。
与多机位摄像相对的是单机位摄像,单机位摄像是在一个精心设计的方位设置好摄像机,严谨布光、构图,进行场面调度。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记录事实的线性属性,虽然单机位摄像可以使画面精雕细刻,但难以做到多视点、多角度的记录。如果仅依赖单机位摄像,多次变化景别、角度,还会破坏演员表演的连贯性,并且为了使画面造型统一,在拍摄每个镜头时还要特别留意光线是否一致、现场的摆设是否统一等问题,这会延长拍摄时间,增加工作量和制作成本。过去的电影或电视剧中,一般是由一台摄像机,通过停机再拍以及在同一场景中多次从各个角度进行拍摄的手法来完成。多机位摄像则用于拍摄那些无法重复的镜头,如在拍摄洪水、爆炸、战争等高成本一次性的大场面中,多台提前布置好的摄像机分别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景别进行拍摄,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素材,为后期编辑提供便利,节省人力物力。
多机位摄像对长镜头理论是一个冲击。过去认为只有长镜头才可以保证时空的连贯,忠实完整地记录事件的全过程。在多机位摄像中,镜头不一定要很长,只要时间顺序连贯,逻辑合理,也能完整地反映事件的过程。而单机位摄像在时间上并不连贯,机位会因景别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组接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如果说自由变换机位、运动拍摄是摄像机的第一次解放,那么多机位摄像、现场切换则是摄像机的第二次解放。多机位摄像并不是电影拍摄的主要模式,但在电视领域已经成为常态,正是这第二次解放使电视制作拥有了有别于电影的显著优势。只要有机会,任何一个电视摄像师都会想到用多机位进行拍摄,电视技术的发展使多机位拍摄、现场剪辑直播或剪辑录制越来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