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反拍三角形
外反拍三角形布局是指三角形底端的两台摄像机分别处于两个被摄人物背后,靠近关系轴线,向里把两人都拍摄进去。外反拍是场面调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使用外反拍布局有利于展现人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及主次关系。如图8.13 所示,1 号机会拍到被摄体1 的侧脸以及被摄体2 的正面近景,3 号机会拍摄到被摄体1 的正面近景以及被摄体2 的侧脸,2 号机会拍摄下整个对话的全景。
如图8.14、图8.15 所示为张国荣版《倩女幽魂》中的画面,这组画面采用了外反拍的布局原理。在图8.14 中,观众能看到宁采臣的正面以及聂小倩的小部分背影,在图8.15 中,观众看到的是聂小倩的正面以及宁采臣的小部分背影。通过这两种画面的不断切换,观众能够很清楚地看到画面主体在交流时的面部表情变化。
图8.13 外反拍三角形布局示意图
图8.14 《倩女幽魂》剧照(1)
图8.15 《倩女幽魂》剧照(2)
在外反拍三角形布局中,位于三角形底端的两个机位是一种客观性的拍摄角度,代表摄像人员客观表达的视角,也是作为旁观者的观察角度。这两个机位在拍摄时大都使用近景来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但有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拍摄中景甚至全景,但后种情况使用较少,因为这与主机拍摄的画面太过相似,不仅会损失画面信息含量,组接在一起时还会产生画面跳动的感觉。在拍摄主持人或出镜记者采访某人时,就经常使用这种客观性的外反拍三角形布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过肩镜头。但需要注意的是,拍摄过肩镜头时,背向观众的人在画面中以不露出鼻尖为宜,应当作为画面的陪体来处理,不可喧宾夺主抢夺观众的注意力。
总的来说,使用外反拍镜头能够很好地突出画面主体的位置关系及主次关系,具体来说有以下优势:第一,底边上的两台摄像机能够同时拍摄下对话双方,这时两个人互为前景和后景,能使画面产生明显的透视效果。第二,对话双方一个面向摄像机一个背向摄像机,用戏剧术语来说就是面向观众的那个人处于一个开放的形体位置,而背向观众的那个人处于一个关闭的形体位置,面向观众的那个人自然而然地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能够强调画面的主次关系。如果将背向观众的人物拍得虚化一点的话,就会更加有力地突出面向观众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