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画面的结构成分

一、影视画面的结构成分

从构图的角度可将影视画面的结构分解为主体、陪体、前景、背景、空白5 种要素。

1.主体

主体是影视画面中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也是画面构图的重点。从主题的角度分析,主体应是画面的内容中心;从构图的角度分析,主体应是画面的结构中心;从观众视觉心理的角度分析,主体是画面的结构中心。

突出主体的方法有以下6 种:

(1)构图处理

采用比较常见的“九宫格”或“井字”构图法,运用黄金分割律的原理安排主体的位置,不仅将主体布局在观众视线最集中的画面部位,还在视觉感官上获得均衡的效果,如图4.7 所示。

图4.7 九宫构构图

(2)光影布置

光影布置是指通过光线的控制,形成不同程度的反差对比,以突出主体。常见的方法是照射在主体上的光线比非主体的要明亮一些,以吸引观众的视觉注意,如图4.8、图4.9 所示。

图4.8 人物光影

图4.9 风景光影

(3)色彩搭配

色彩搭配是指采用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的手法突出主体。俗话说“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关于大自然中和谐对比关系的描述,如图4.10 所示。

图4.10 色彩搭配

(4)虚实变化

在影像的虚实对比中,常以“实像”来突出主体,或恰当利用画面焦点的变化来调度画面纵向空间表现层次的变化,如图4.11 所示。

图4.11 虚实变化

(5)动静对比

在固定画面中,运动的被摄物体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有目的的镜头运动也能引导观众的视线到达画面的主体部分。在拍摄中,应找到合适的、能作为运动“参照物”的因素,在动或静的对比中,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

(6)利用环境

在特殊的天气条件下,如雨雪天、雾天,空气中的“介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遮盖环境中杂乱的线条。逆光拍摄,也能让杂乱的线条不易显现出来,以突出主体。舞台表演适当“放烟”,可以营造气氛,一定程度上突出主体。

2.陪体

陪体是指与主体有紧密联系的对象。陪体在画面中的作用就是陪衬、烘托、突出、解释、说明主体,并平衡构图、美化画面。

图4.12 饥饿与富足

如图4.12 所示,把饥饿和富足并置,可谓独具匠心。如果没有那又白又胖的大手的衬托,黑人那瘦小枯干的小手就不会得到强化,观众对画面主题的理解也不会这样深刻。

如图4.13 所示,通过对粗砾砂土、成群绵羊的刻画,观众一目了然地得知作品反映的主体是陕北黄土高原上的农民。

图4.13 陕北农民

3.前景

前景一般指位于主体之前,离镜头较近的人物或景物。前景有时也可能是陪体,但多数情况下是环境的组成元素,如图4.14、图4.15 所示。

前景的作用如下:

①交代环境,有效帮助创作者说明主题。

②渲染现场气氛,赋予被摄对象所处的时空特点,展现季节或地方所独有的色彩。

③突破平面的限制,交代和展示画面的纵向空间。

图4.14 前景(1)

图4.15 前景(2)

4.背景

位于主体之后,渲染、烘托主体的人物或景物称为背景。背景不但承担描述环境的任务,还明确地表现出拍摄者的创作意图,如图4.16 所示。

背景的作用如下:

①交代环境特征,表现环境气氛。

②通过背景不断增加画面信息量。

③通过环境和背景,增强画面的时代感。

④通过环境和背景,增加画面的真实感、临场感。

图4.16 背景(1)

图4.17 背景(2)

如图4.17 所示,通过主体和背景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幽默感。

5.空白

空白是指画面中除了实体对象以外起衬托作用的部分,一般由单一色调的环境背景组成,如图4.18—图4.21 所示。

空白的作用如下:

①突出主体。

②帮助形成意境,产生联想。

③画面留有空白,有助于感受主体的运动。

图4.18 空白(1)

图4.19 空白(2)

图4.20 空白(3)

图4.21 空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