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场面调度的作用
电视场面调度是电视摄像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摄像人员塑造画面形象的必要手段,对表现人物关系、塑造人物形象、展示空间变化、渲染环境气氛有重要作用。合理地进行场面调度有助于镜头的衔接、形象的塑造以及主题的表达。
场面调度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能够构成银幕画面,表现事物的形态与动作,这是形式意义上的作用;其次,能够渲染环境气氛,表现复杂的情节内容,刻画人物的性格,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揭示情节的主题,最终增强节目的感染力,这是内容意义上的作用;最后,能够增强传者与受者之间的互动,调动观众的联想和想象,这是传播意义上的作用。具体来说,电视场面调度的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产生富于变化的电视画面,增强电视画面的信息量及表现力
拍摄者可以充分利用镜头调度,通过摄像机的机位、拍摄角度、拍摄景别等的变化丰富画面表现形式,增强画面表现力。比如,拍摄一场盛大的晚会,可以从高空进行俯拍,全景式地展现活动的规模,给人一种热闹、壮阔之感;可以用长焦镜头进行平角度拍摄,压缩画面空间距离,突出人山人海之感。
2.能够压缩或延展时空,产生蒙太奇效果
在影片叙事中,要特别注重“分切画面,组接叙事”,这是进行场面调度的主要原则,具体来讲就是通过连接几个在事件和空间上不一定统一的镜头和画面,表达一定的主题,形成对一个事件的完整叙述。
例如,拍摄一条关于重大节庆活动的新闻,活动的时间可能会持续几个小时。由于新闻节目的篇幅有限,无法将节庆活动的全貌乃至于所有的细节都原原本本地展现出来,因此必须对活动的时长进行压缩。记者在拍摄这条新闻时,一般都是通过镜头的调度选取这个事件中最具代表性的镜头进行组接,如空中绽放的烟花、喧闹的人群、相关领导人的致辞,张灯结彩的美丽街景等。在这种有意识组接的画面中配以相关的解说词和现场声等元素就基本构成了一条完整的新闻。任金州、高波在《电视摄像》中写道:“当我们用电视镜头去记录生活、表现生活时,所谓‘纯客观’的自然主义的‘有闻必录’是不现实的,也是完全不可能和不必要的。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场面调度组织好用以表现被摄人物和活动的镜头语言,既能够省略事件发展的烦琐、无意义的一般流程,又能够广泛而明确地表现事件发展的任何局部,能够使得与观众见面的节目内容集中、紧凑而简洁。”从这段文字中可以清楚地知道电视场面调度在叙事上的意义和作用。
除了将时间跨度较长的事件“变短”之外,相应的镜头调度还可以将较短时间内发生的事情“延长”,用远超过实际时长的时间去展现某一事件。这种延长的效果可以通过两种手段来达到:第一种手段是扩充事物,即把通过多种景别多种角度获取的素材插入主体事件里,丰富事件的表达;第二种手段是将主体镜头放慢速度,使更多的细节得以展现。当然,以上两种手段经常相结合使用。例如,在奥运会最引人注目的男子100 米短跑比赛中,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男子短跑运动员博尔特获得了冠军,他从起跑到比赛结束仅用了短短不到10 秒钟的时间。但是多机位拍摄能够从不同位置、不同角度来表现运动员的活动过程以及观众的反映,有的利用航拍镜头展现整个体育场的大远景,有的利用特写镜头表现运动员的面部表情,有的利用特写镜头展现运动员拉伸的腿部肌肉等,多机位对运动员运动过程的立体化展现,加上比赛结束后的慢镜头回放,将短短的10 秒钟大大地拉长了,电视观众得以从不同的距离、不同的角度观看比赛,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当想要压缩时空时,可以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镜头进行拍摄。比如,若是想要展现同学们下课离开教室,上车,最后回到家这个过程,就可以选择性地拍摄以下几个镜头进行组接:①仰拍教室内喇叭的特写,下课铃响起。②平角度拍摄老师的中景,宣布下课。③平角度拍摄同学们起身的中景。④到教室门外平角度全景拍同学们涌出教室。⑤全景俯拍同学们穿过操场,向大门走去。⑥校门外用全景拍摄同学们上车。⑦车发动。⑧特写同学在窗边望向窗外。⑨外面经过的风景。⑩全景,车停下。⑪中景,学生下车。再比如,拍摄电视剧时经常会使用这样一组镜头:①画面中一个小女孩在玩耍。②镜头摇出至天空。③几个反映春夏秋冬四季风景的空镜头。④镜头摇回画面①的场景,一个女人出现在画面中。这几个镜头压缩了时空,简化了一个人的成长。
当想要延展时空时,可以利用长镜头或多个镜头的组接减慢片子节奏。比如,在表现运动员最后冲刺时,为了突出紧张感,可以用以下几个镜头来延展时空:①用中景侧面拍摄运动员,同时带入冲刺线。②特写拍摄运动员使力的面部表情。③观众期待的表情。④运动员正面冲线。
通过场面调度可以将几十年的时间压缩为几秒,也可以将几秒的时间延展为几十秒甚至是几分钟,这对影视时空的构建有着重要作用。
3.能够加快或减慢影片节奏,形成不同的节奏感
影响画面节奏的因素有很多,具体来讲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镜头景别、长度及运动速度;二是被摄体的造型。
通过镜头调度,选择恰当的镜头景别、长度及运动速度。景别越小,时间越短,画面节奏越快;景别越大,时间越快,画面节奏越慢。在表现紧张的场面时,一般都会用很多特写,画面切换速度快。通过演员调度,控制人物走位、运动速度、动作幅度、说话语气、面部表情、穿着打扮等,能起到延缓或加快画面节奏的作用。
比如,拍摄动作戏时涉及镜头的数量、景别、运动方式、运动速度、拍摄角度都很丰富。动作戏多使用小景别的镜头,常采用快切的方式进行组接:①近景侧面拍摄A、B两人在打斗。②特写,A 的拳头狠狠地砸向B 的脸。③中景,B 一闪,躲掉了A 的拳头。④中景,B 一脚踢向A。⑤特写,B 的脚踢到A 的肚子上。这些镜头的景别都比较小,每个镜头的时间也很短,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切换速度快,这增强了画面节奏,营造了激烈而紧张的气氛。拍摄老年人打太极拳时多使用大景别,每个镜头停留的时间也相对较长,画面切换速度慢,这有利于营造舒缓的气氛。
又如,大多数韩剧的集数都比较多,片子的节奏都比较舒缓,拍摄时会大量地运用到大景别、长镜头。例如,为表现女主角失恋后的痛苦,常常会用到这样一组画面:夜晚,女主角坐在公交车上发呆,时而看看窗外,时而看看手机。下车后一个人在夜色中慢慢行走,回到家继续坐下发呆。这组画面实质的信息量很小,从头至尾都是一个主体,并且该主体在情绪、行为等方面没有太大变化。除此之外,拍摄时还使用了大量的大景别、长镜头,这些都大大地减缓了片子的节奏,有利于营造压抑、悲伤的氛围。
4.适应不同节目的需要
电视场面调度是画面造型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对画面内表现主体及画面外镜头的安排,形成了不同节奏、不同情绪、不同构图的电视画面。这些电视画面风格各异,适应不同种类节目的需要。
对于新闻类节目来说,拍摄者不可能人为地安排画面主体,只能通过调度摄像机来丰富画面语言。不同类型的新闻节目会有不同的场面调度方式。需要全景式地展现某个事件时,就会较多使用大景别、长镜头来完整地记录事件的发生过程。例如,拍摄神舟六号升空时,首先会给一个大全景,让观众看到升空的过程;其次,在火箭飞起来后,会使用一个摇镜头或移镜头展现火箭的飞行轨迹,或者利用航拍,多角度地展现飞船升天的细节。
对于真人秀节目来说,可以事先对嘉宾进行静态造型,但由于不能提前预设嘉宾的活动轨迹及具体动作,因此与新闻类节目相似,大都依靠对摄像机的调度来进行画面造型。例如,《爸爸去哪儿》中的被摄对象大都是活泼好动的小孩子,这对摄像人员的要求极高,既要对其进行长时间的跟拍,还要保证拍摄角度符合小孩子的视角。
对于娱乐类节目来说,会综合使用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两种方式。例如,《快乐大本营》节目在摄影棚内摄制,其主持人的站位比较固定,主要主持人站中间,从左到右分别为吴昕、李维嘉、何炅、谢娜、杜海涛,嘉宾上台后一般站在何炅和李维嘉中间。在彩排的时候,摄像人员需要根据节目中主持人及嘉宾的站位、运动轨迹、动作等设置机位,并考虑在哪个环节使用哪种景别更合适。再如,在《我是歌手》中,当选手在舞台上表演时就需要综合运用两种调度方式,既对人物进行静态造型、动态造型,又对摄像机机位、镜头景别等进行安排。在舞台下时,需要以真人秀节目的场面调度来处理。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节目,不管是什么样的拍摄环境,不管有怎样的拍摄要求,只要场面调度得好都能得到最佳的拍摄角度、拍摄方式,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