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工光
人工光是指利用各种照明器材产生的光线,在电视摄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拍摄室外时,一般以自然光为主,人工光为辅;拍摄室内时,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人工光,在演播室内则全部依靠人工光照明。
由于人们的视觉习惯深受自然光的影响,因此在运用人工光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自然光的传播规律为依据,力求光线效果逼真。另外,根据节目制作的需要,在模拟自然光照明效果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灵活利用各种灯具的照明条件,通过控制光线的色温、照明范围、照明强度等来营造特定的气氛和意境,刻画人物的内心情绪。
在实际拍摄中,以下三种类型的灯具运用比较广泛:
①聚光灯。聚光灯发出的光线具有明确的方向,光束直径小,便于控制其照明范围。此外,它还能在被摄体上造成强烈的明暗反差,有利于塑造其外部轮廓和立体形态,常用作主光或轮廓光。
②散光灯。散光灯产生的光线没有明确的方向,照明范围大,亮度比较均匀,不易于控制其照明方向和范围。此外,它在被摄体上造成的明暗反差小,易于表现其细节和质感,常用作环境光和辅助光。
③石英碘钨灯(新闻灯)。这种灯的功率较高,携带方便,产生的光线属于散射光,是常用的照明光源,适合大场面照明。
(一)室外人工光
在室外拍摄时,一般以自然光为主,人工光为辅。当室外的光线能够满足拍摄要求时,通常不再使用人工光。如果室外光线条件不尽如人意,还需要补充一定的人工光来辅助自然光以完成画面造型。
①当自然光的总体效果确定以后,可以利用人工光修饰局部细节。例如,在使用近景拍摄两个人谈话时,人物的面部成为造型的重点,这时可以适当地打上眼神光,使人物显得更有精神。如果人物着装的颜色与背景相似或明暗相似,可以适当地打一些轮廓光,使主体从环境中脱离出来。
②当自然光下不同区域亮度反差过大时,可以利用人工光进行过渡,平衡画面的影调结构。例如,在雪天拍摄人物时,雪景的反光率较高,在画面中雪景的部分偏亮,而人物的面部往往偏暗,画面明暗反差较大,这时可以借助人工光来提亮人物的面部,平衡画面的明暗关系。
(二)室内人工光
在室内拍摄时,人工光的使用尤为重要。在演播室里完全依靠人工光进行造型;在普通室内环境中,大多数情况下也会根据不同的需要或多或少地使用人工光。在室内使用人工光时一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依据主机位摄像机的拍摄方向确定主光位。在进行布光时,首先应该固定主机位,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主光位。这是因为主机位的摄像机拍摄的镜头数最多,并且采用的是全景景别,能够反映出场景中总体的光线情况,观众往往以全景画面为依据,通过辨别光线状况在其他景别画面中与全景画面中的一致性来判断两者是否属于同一场景。
②根据具体需要对画面中的局部细节进行补光,以丰富画面影调层次,营造画面空间的纵深感和立体感。在室内拍摄时,一个光位的光线往往是不够的,仅仅依靠一种光线来照明会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单一的影调,缺乏细节和变化。在确定了主光位后,还需要通过其他光位的光线来弥补、修饰被摄物体的局部细节。例如,利用眼神光来提亮人物的面部;利用轮廓光增强被摄主体的外部形态和立体感,使其与背景区分开来。此外,还可以通过安排最亮区域和最暗区域来营造空间的纵深感,将最亮区域安排在画面的最深处,将最暗区域安排在画面的最浅处能够有效地拉伸画面的表现空间;将最亮区域安排在画面的最浅处,将最暗区域安排在画面的最深处能够压缩画面的表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