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九种体质
中医强调“因人制宜”,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治未病”,需要对每个人的身体基本状况有所了解。体质差异、个体体质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所决定的,不同个体的体质特征分别具有各自不同的遗传背景,这种由遗传背景所决定的体质差异,是维持个体体质特征相对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条件。体质形成的先天因素包括先天之精(含有遗传基因)的遗传性和胎儿在母体内孕育情况等因素。明确体质状态,是为了尽可能将遗传因素的影响及在母体内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的不良影响降至最小,把“治未病”提到生命前期。
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其在生理上表现为功能、代谢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在病理上表现为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产生病变的类型,以及在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因而又有生理体质和病理体质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质特点,中医学中将形神统一作为健康的标准,也将形神统一作为理想体质的标志。也就是说,理想体质是人体在充分发挥遗传潜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积极培育,使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以及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所处于的相对良好的状态。
中医体质学在中医学科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医体质学就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和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预防、治疗及养生、康复的一门学科。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标志着人类对个体的研究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琦20世纪70年代开始提出“中医体质学说”这一概念,并进行了深入研究,将中医体质理论从中医基础理论中分化出来,形成了中医体质学理论体系,将人体体质分为下面九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