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夏季养生

二、夏季养生

(一)夏季少年儿童要预防中暑

夏季气候炎热,是中暑的高发季节,所以少年儿童在夏季生活中要防中暑。中暑时人们习惯喝杯冷饮或冲个冷水澡,浑身顿感凉快。然而这种凉快感不能持续很长时间,冷水刺激人体的温度感受器,感受器马上将信息报告给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冷”的错觉,促使大脑发布错误的指令。虽然此时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毛孔关闭、汗液分泌减少,冷水冲去体表的部分热量,冷饮也使局部温度降低,但总体上说,体内热量由于毛细血管、毛孔的收缩,分泌汗液减少,而难以及时顺利散发。所以皮肤凉爽了一阵子后,又马上觉得热了起来。因此中暑时要“以热解热”,夏日饮上一杯热茶,可以在9分钟后促使体温下降1~2℃;洗个热水澡,其效果与冲个冷水澡有着明显的不同,它可以促进皮肤毛细血管和毛孔扩张,有效地将体内热量迅速排放出去。

(二)夏季少年儿童要预防各种皮炎

夏季应防光感类皮肤病。夏日阳光强烈,对于皮肤较白皙、对光敏感和摄入光敏物质的少年儿童来说,应防光感类皮肤病。夏季气候炎热,阳光长时间照射在皮肤裸露处,往往会引起手背、面部发红、肿胀,严重者还会发生水疱,通常称为“光感性皮炎”。其预防的主要措施是:在夏季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光敏物质,防止日光直接照射。

夏季应防微生物感染类皮肤病。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多,汗液浸渍皮肤,尘埃黏附,很容易导致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真菌的感染,引起毛囊炎、脓疱疮疖、体癣、汗斑。医学上将这类病称为微生物感染类皮肤病。所以专家们提醒,夏季应预防微生物感染类皮肤病。其预防的主要措施是:在夏季日常生活中,勤洗澡,勤换衣服,避免汗渍,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夏季应防接触性皮炎。夏季气候炎热,细菌易于繁殖,如稍不注意,皮肤接触到有毒的物质,容易诱发接触性皮炎。所谓接触性皮炎,主要是指皮肤接触有毒的物质、致敏物质或某些药品所致的皮炎。其症状是:接触部位皮肤发生红斑、肿胀、水疱,自感灼热、痒或痛等。其治疗方法是:当皮肤出现红肿的时候,可以用清洁的水冲洗,再用炉甘石洗剂和醋酸氟轻松乳膏擦患处。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有水疱者忌挑破,以防细菌感染。

夏季应防毒虫咬类皮炎。夏季气候炎热、潮湿,为蚊子、毒蛾、隐翅虫、毛虫、蠓等虫类的大量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这一季节虫咬类皮炎发病率最高。人被叮咬后,皮肤会出现丘疹、风团、红斑、水疱等炎症。被有毒的虫咬伤后,应认真进行处理,有皮肤感染者,必要时可服用一些抗菌药物。

为了皮肤的健康,夏季应当做好一些预防措施:一是加强室内的通风散热,使周围环境不要太潮湿,温度不要太高;二是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三是不宜穿紧身、透气性差的衣裤;四是离开空调房间到外部高温环境时,最好能使皮肤对温度变化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以免温差太大,而刺激皮肤产生皮炎。

对于已经患上皮炎的患者,应注意避免使用热水和肥皂水冲洗;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患处用清水冲洗,经毛巾擦干后,可在医生指导下涂上含有薄荷脑或冰片的清凉止痒或含有类固醇皮质激素的霜剂。

(三)夏季少年儿童要预防各种肠炎

夏季天气炎热潮湿,适合细菌及一些致病微生物的生长。加上人们大量饮水,冲淡胃液,消化功能减弱,往往会使胃肠的抗病能力降低。一旦摄入被污染或者变质的食物,容易发生痢疾、食物中毒、肝炎等肠道传染病,所以要特别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因此在夏季生活中,一方面要注意饮水、饮食卫生,严把病从口入关,不吃不干净与腐败变质食物,不吃霉变食物,熟食或隔夜食物在食用之前一定要加热煮透后再吃,预防食物中毒;另一方面要注意餐具的清洗、消毒、保洁,坚持饭前便后洗手,避免病菌入口。夏季预防腹泻的主要措施是:每餐饭前食用一些醋或大蒜,既能增加胃内酸度,又能帮助消化、杀菌,提高胃肠道抗病能力。

夏季宜防“电冰箱肠炎”。夏季气候炎热,许多孩子喜欢吃冰镇食品,吃时冰凉透心、浑身舒坦、令人惬意。但好景不长,往往几小时后即出现耶尔森菌病,俗称“电冰箱肠炎”。临床上的表现为:腹部隐痛、畏寒、发热、浑身乏力、恶心、呕吐、厌油、胃口不好和轻中度腹泻,严重者可致中毒性肠麻痹。

夏季“电冰箱肠炎”应以预防为主,其具体措施为:第一,将冰箱中生熟食物分开。熟食应放入加盖的容器中存放,避免细菌交叉感染。第二,存放于冰箱内的熟食取出后必须烧透再食用,以杀灭可能因污染而带入的致病菌,防止病从口入。第三,食用生拌菜必须讲究卫生。夏季制作生拌菜,宜多加一些醋、生姜和芥末等作料,它们具有较好的杀菌作用。第四,冰箱内物品存放要科学。在冰箱内应留有适当空间,以利于冷气穿透全部存品。第五,冰箱要定期消毒。一方面要每3~4周用稀漂白粉水或高锰酸钾水擦拭一次;另一方面要定期清洗冰箱,包括各板层,特别是过滤网,此处常常是污垢和病菌的积聚处。

(四)夏季少年儿童腹泻忌乱用药

夏季发生的腹痛、呕吐、腹泻等,多是由沙门菌和葡萄球菌引起的。呕吐和腹泻是人体的一种保护功能,借此可将病菌和毒素排出体外。发生腹泻最好去医院就诊,遵医嘱用药,避免延误治病的时机。治疗夏季腹泻忌在家里乱用药。

(1)忌乱用止泻药。一旦发生腹泻就服用止泻药,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许多肠道传染病发病初期,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腹泻,而排泄能将体内致病菌以及细菌产生的毒素排出体外,减少对人体的毒害作用。如果腹泻次数频繁、持续时间过长,出现脱水症状,可在应用抗生素和纠正脱水的前提下,酌情使用止泻药。

(2)忌随意使用抗生素。不少家长发现孩子腹泻就随意使用抗生素,这种做法不妥。肠道传染病多由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等引起。选用抗生素前,应先做大便细菌培养,明确致病菌种类,再选用对应的抗生素治疗。

(3)忌擅自使用止痛药。有些家长习惯给孩子用阿托品、颠茄片等止痛药来缓解腹泻时的腹痛,这很不安全。腹痛较轻者可热敷腹部,腹痛较剧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止痛药。

(4)忌稍有好转就停药。一些家长以孩子症状为服药的依据,腹泻严重多服药,腹泻较轻少服药,稍有好转就停药。这很容易造成复发,严重者可转为慢性腹泻,给治疗带来困难。正确的服药方法是:症状全部消失后,继续用药2~3天。有条件者应做大便细菌培养,待转为阴性后方可停药。

(5)忌急于更换药物。有的家长让孩子用药一两天不见好转,就更换别的药物。其实任何药物治疗都需要一个疗程,至少3天,随便换药会适得其反。

(五)夏季少年儿童应防哮喘

专家指出,夏季少年儿童发生哮喘的病例正在逐年增加,必须引起家长们的重视。因此,从保健的角度讲,夏季少年儿童应预防哮喘。有哮喘的少年儿童一旦遇到冷空气、冷风或摄入冷饮或冰冻食品后,就会促使哮喘发作。在使用空调的房间,空气得不到彻底更新和流通,空调机内积存的病毒和灰尘,可能诱发哮喘。空调制冷也是诱发夏季少年儿童哮喘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夏天里孩子大量进食冷饮,也是一个“冷”刺激。“冷”对于哮喘患者来说也是一种变应原,不论在什么季节都是哮喘的一个重要诱因,正如《黄帝内经》中提到:形寒寒饮则伤肺。

怎样预防夏季少年儿童哮喘呢?对家长来说,应该从防“冷”入手。酷暑难当时可以使用空调,但是必须注意,室内的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差不要超过5℃,更不要让孩子正对着空调的出风口。孩子在外面玩得满头大汗回到家里,情绪仍很兴奋,不要立刻进入空调房间,更不要打开冰箱拿起冷饮就喝。可以让孩子先用毛巾将身上的汗水擦干,喝一些温开水,待情绪稳定后,再享受空调。另外,空调房间每天都要彻底清扫,定时开窗换气。家长可定期找哮喘专科医生对孩子进行检查,以得到正确的指导。多让孩子进行游泳、保健体操等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减少哮喘的发作。

(六)夏季少年儿童要预防乙脑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夏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乙脑最大的特点是发病急、病情重、后遗症多,而且少年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幼龄尤其是10岁以下的儿童最为易感。夏季预防乙脑的最好方法:一是消灭蚊子,采取防蚊叮咬措施。二是在流行季节前注射乙脑疫苗。发现可疑患者,应尽快送医院隔离治疗。三是在流行地区,与乙脑患者有密切接触者、体弱儿童,可以服中药进行预防。配方为:大青叶15克或板蓝根9克、金银花9克,水煎服,每天服用1次,连续服用3天。

(七)夏季度“苦夏”四宜

“苦夏”是指进入夏季之后,有的人因身体与气候不相适应,造成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失调,经常会感到头昏脑涨、全身乏力、肌肉酸痛、四肢沉重、倦怠嗜睡、胸闷气短,有的人甚至低热不退,并且伴有口淡无味、食欲不佳等症状。“苦夏”虽然不是一种疾病,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对“苦夏”要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积极防治。在临床上,对“苦夏”还没有根治办法,必须从自我调治入手。

(1)宜加强锻炼。“苦夏”的患者多是体质虚弱、脾胃欠佳的人,一到夏天便旧病复发。因此,平时要多参加体育锻炼,以此提高机体对高温天气的适应能力。

(2)宜科学膳食。“苦夏”的初发者,一般症状较轻,脾胃虚弱不突出,表现为疲惫乏力、头晕目眩、食欲不振等。此时,只要多吃清淡食物,少吃油腻食物,症状就可以减轻,甚至消失。另外,在夏季多食用一些苦味食品,既可以降泄心火、消暑利湿,又能够祛除燥湿,健脾利胃,增强肠胃功能。

(3)宜合理用药。中医认为,“苦夏”属“湿阻脾胃”,用藿香正气散治疗,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也可适当地服用当归补血汤、六味地黄丸等药物。如果用药后还不能使症状得到改善,可以采用消暑益阴、散寒利湿、调和胃肠的中药调治。

(4)宜注意休息。夏季昼长夜短,人体的活动量相对加大,能量消耗也有所增加。因此,应当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有条件者应安排一定的午睡时间,以便保持旺盛的精力,抵御“苦夏”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