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近视
近视是指因眼轴过长或屈光力相对过强,在调节静止的前提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远处的物体不能在视网膜上成像,而在视网膜之前就形成焦点的屈光状态。简单来说,近视就是眼睛看不清远物却能看清近物的症状。

1.遗传因素
近视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高度近视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性近视为多因子遗传(既服从遗传规律也要有环境因素的参与)。
2.环境因素
用眼距离过近、阅读姿势不正确等不良的卫生习惯均会导致眼睛的过度调节,因而产生近视。
(1)用眼距离过近。少年近视多由长期近距离用眼引起的。少年眼睛的调节性很强,即使书本与眼睛的距离只有7~10厘米时仍可看清。但如果经常以此距离看书,就会导致眼睛的调节异常紧张,从而可形成屈折性(调节性)近视,即所谓假性近视。如果长期过度调节,就会使睫状肌不能正常的收缩;同时还使眼外肌过度收缩,眼内压增高,眼内组织充血;加上少年眼组织比较娇嫩,眼球壁受压逐渐延伸,眼球前后轴变长,超过了正常值就形成了轴性近视眼,即所谓真性近视,可分为轻度近视(300°)、中度近视(300°~600°)、高度近视(600°以上)。
(2)用眼时间过长。长时间的阅读与写字同样可以增加眼的调节使辐辏产生疲劳,眼内肌和眼外肌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当看远处物体时,眼睛的肌肉因痉挛不能放松,就会感到模糊而形成近视。
(3)照明光线过强或过弱。光线太强,会引起强烈反射,刺激眼睛,使眼睛不适,难以看清字体;光线过弱,照明不足,眼睛不能清晰地看清字体,头部就会不自觉地向前凑近书本。以上两种情况均容易导致眼睛疲劳,使眼睛过度调节或痉挛而形成近视。
(4)阅读姿势不良。边走路边阅读、在车厢阅读、卧床阅读或伏案歪头阅读都是不良的阅读习惯。因为在这些情形下阅读时眼睛和书本距离无法固定,两眼视线上下左右均不一致,加之照明条件不好,很容易使眼睛调节紧张,加重眼睛负担,经常如此极有可能引起近视。
(5)射线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机、游戏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涌向家庭,荧光屏发出的射线及屏幕上急速变化的画面、闪烁变换的色彩都在无形中增加了眼睛的负担,很易使眼睛干燥和眼肌疲劳,直接引起少年的近视。
(6)饮食不当。过食甜食或偏食导致微量元素(锌、钙等)缺乏也可引起近视。
近视的临床表现有:
(1)视力减退。近视眼最突出的症状是远视力逐渐下降,视远物模糊而近视力正常。高度近视因屈光间质混浊和视网膜、脉络膜的变性,其远视力与近视力均下降,有时还伴有眼前黑影。
(2)视疲劳。近视眼可以通过改变目标距离即改变焦距而不需自身调节即可得到清晰的图像,因而很少产生因调节所致的视疲劳。但近距离工作时需过度使用辐辏,破坏了调节与辐辏的平衡,容易导致肌性视疲劳。可表现为眼胀、眼痛、头痛等症状。
(3)外斜视。中度以上近视在近距离作业时很少或不需要使用调节,其相应的眼辐辏作用也减弱,可导致眼位向外偏斜,形成外斜视。
(4)眼球突出。高度近视多属于轴性近视,由于眼轴不断增加,眼球变大,外观上表现为眼球突出。
未病先防
近视一旦形成,眼睛的解剖结构即发生了改变,目前除了佩戴合适的凹透镜矫正其屈光不正外,尚无科学、合理、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因此控制近视必须充分重视其预防工作。
(1)严格控制看电视、玩电子游戏、应用电脑的时间。限制一次使用计算机、看电视的时间不超过40分钟。看电视时,电视的高度应与视线相平,眼与荧光屏的距离不小于荧光屏对角线长度的5倍。
(2)培养良好的阅读姿势。正确的阅读姿势应为将书本放在距眼睛30厘米的地方端坐阅读,不可在床上躺着阅读,更不可趴在桌子上阅读。
(3)提供强弱合适的照明光线。家庭照明时,应该在书桌的左上角放置60瓦白炽灯,这样可保证足够照明强度,又可使灯光投射的角度适宜。学校照明应根据教室采光的条件、房间的大小安装合适的照明设备。
(4)坚持每天做两次眼保健操。眼保健操是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的经络按摩理论编制而成,通过按摩眼睛周围的不同穴位,可以起到消除眼睛疲劳、放松眼部肌肉、增进视力的作用,因此必须每天坚持做两次眼保健操。
(5)安排科学的作息时间。培养少年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可采取必要的措施督促他们定时睡觉和起床,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并且保证每天有1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
(6)保证充分的营养素。摄入丰富的蛋白质(肉、鱼、蛋、奶等),注意补充钙、锌、硒等微量元素,多食含铬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动物肾脏、玉米、小麦等,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既病防变
(一)验光与配镜
(1)佩戴合适的眼镜是绝大部分屈光异常患者必需的治疗手段,当前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除外)只是对假性近视、部分轻度近视有效或暂时有效。
(2)科学验光、定期复查是合理戴镜必须遵守的原则。
(二)药物治疗
1.中药治疗
屈光不正的全身用药治疗以中药为主,在治疗过程中同样要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
(1)肝肾阴虚型:临床表现为眼睛干涩、耳鸣目眩者。治疗以补肝益肾、开窍明目为主。可以用熟地黄、枸杞子、五味子、菊花等中药。
(2)肾虚血瘀型:临床表现为眼睛酸痛、眉棱骨痛、眼眶胀痛者。治疗以补肾明目、活血通络为主,常用的中药有当归、红花、鸡血藤、升麻、冰片等。
2.经络疗法
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有:针刺穴位、按摩穴位等。针刺穴位通过刺激穴位将信息传入中枢神经,抑制视觉下中枢的功能,降低睫状神经兴奋性,解除痉挛,拉紧韧带,减少屈光度数,提高视力。穴位按摩治疗近视的原理与穴位针刺基本相同。
愈后防复
参照本病“未病先防”,防止近视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