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儿童高血压
高血压通常被认为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很少会在儿童中发生。但是临床发现,我国少年儿童患高血压的人数在逐年增加,而且还发现许多成年人的高血压也是从儿童期或青春期开始的,因此儿童高血压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儿童高血压是指3次或3次以上不同时刻平均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同性别、年龄和身高的儿童血压的第95百分位数。
儿童高血压的病因有以下几种:
(1)遗传因素。父母一方有高血压的患儿,在儿童时期已有原发性高血压的概率为28%;父母双方都患有高血压者,患儿在儿童时期患高血压的概率为41%;同卵双生子患病率明显高于同胞兄弟。这些都证明高血压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2)肥胖。肥胖儿童高血压发病率为正常儿童的2~3倍。调查证实,儿童血压与体质指数呈明显的正相关。高血压儿童都有较高的体质指数,因此儿童时期的肥胖是导致成年后患上高血压的因素之一。
(3)不良饮食习惯。家长为了保证孩子的营养,给孩子盲目进补,提供高蛋白、高脂肪、高盐食物,也是导致儿童高血压的重要因素。
(4)心理因素。儿童在备考过程中,由于精神高度紧张,大脑皮层功能紊乱,会导致血管舒缩中枢不能正常调节,引起外周小动脉收缩、阻力增加,进而引发血压上升。
(5)生理因素。发育期,儿童心脏发育迅速,心肌收缩力大大增加,但血管发育往往较心脏略为迟缓,因而导致血压升高。此外,进入青春期的儿童激素分泌增加,神经兴奋性提高,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紊乱,也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其临床表现有:
(1)一般表现。儿童轻度高血压可以在相当长时间内没有任何自觉症状,各器官功能也大多正常,只有在运动过量或过度疲劳时会出现轻微的头晕、乏力等症状,休息后以上症状可以消除。
(2)并发症。儿童高血压通常伴有脑、肝、肾等靶器官的损害。①脑部表现。头晕、头痛最为常见,如果血压急剧升高可导致脑血管痉挛,出现一过性脑缺血,易发生高血压脑病。②心脏表现。血压持续升高可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早期无明显自觉症状,失代偿期可出现心悸、气喘、咳嗽等症状,影像学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心脏增大。③肾脏表现。长期高血压导致肾小动脉硬化,肾功能减退。
未病先防
预防儿童高血压,家长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帮助儿童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保持情绪的稳定,尽量避免盛怒、忧伤、恐惧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2)帮助儿童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其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3)给儿童提供科学合理的饮食,少吃肥肉等高胆固醇食物,防止食盐过多,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4)督促儿童坚持体育锻炼,每天进行有氧运动至少半小时。
(5)定期给儿童测量血压。
既病防变
1.药物治疗
在开始药物治疗前一定要明确各药物的适应证,儿童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适应证主要为: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合并靶器官的损害、高血压合并Ⅰ型或Ⅱ型糖尿病、非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等。
小儿高血压患者,应到儿科找专家治疗,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2.饮食治疗
(1)荷叶冬瓜汤:鲜荷叶50克(干荷叶20克),冬瓜500克。将荷叶剪成小片,冬瓜切成小块,煮沸后加适量的盐调味,滤掉荷叶渣后,即可食用。
(2)芹菜粥:粳米100克,新鲜芹菜(带根)100克。粳米加水煮至半熟后将芹菜切碎放入,煮熟后即可食用。每天早、晚各1次,温服,疗程不少于3个月。
3.其他治疗
生活方式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改变生活方式是儿童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的主要手段。
(1)控制体重。控制体重是治疗与肥胖相关的高血压的最基本方法。控制体重不仅可以降低体重,还可以减低血压对盐的敏感性,降低心血管疾病等危险因素的产生。
(2)调整饮食。对高血压前期和已经患上高血压的儿童均应进行饮食调整,可以以家庭为基础进行干预,具体措施如下:尽量减少儿童高能量零食和含糖饮料的摄入;增加新鲜水果、蔬菜的摄入;增加粗纤维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减少盐的摄入,建议4~8岁儿童每日盐的摄入量为1.2克,年龄稍大的儿童每天盐的摄入量为1.5克;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
(3)改善睡眠质量。督促儿童坚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尤其是周末不可睡得太晚,以免扰乱正常的作息;睡觉前不可喝太多水,以免晚上频繁上厕所,影响儿童睡眠质量;选择合适的锻炼时间,以下午锻炼最佳;白天的睡眠时间应严格控制在1小时以内,且不能在下午3时后还睡觉。
(4)避免少年儿童与烟、酒等的接触。
愈后防复
儿童高血压会导致儿童心、脑血管受损害,重者可引起中风和心肌梗死。成年人的心血管病可能始于儿童期,根在少年,不及时防治很可能危害一生。儿童的收缩压每升高1~2毫米汞柱,他们成年后患高血压的风险就会增加10%。因此应当积极防治小儿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