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人能做到“日落而息”

三、有几人能做到“日落而息”

自然界中存在各种生物节律现象。如公鸡清晨的啼叫是日节律的一种;月亮每逢十五变圆是月节律的一种;大雁在一定时间内的迁徙是年节律的一种。每个人体内也有一个规则的生物节律,如体温、情绪、睡眠、体力等。为维持这个节律的稳定,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应在睡眠、饮食、学习工作及其他生活细节方面形成一定的规律,并始终保持这种规律,从而保证各种生理功能的最佳发挥。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其实讲的就是这种规律性的形成。当生活节律被打破的时候,人体就很容易出现亚健康状态或疾病。

从古至今,睡眠一直占据着人类生命1/3左右的时间,美国学者贝里·达比教授的研究表明“睡眠除了可以消除疲劳,使人体产生新的活力外,还与提高免疫力及抗病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可见,睡眠与每个人的健康都有密切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也把“睡得香”作为健康的标准之一。有研究表明,每晚睡眠时间不足4个小时的成年人,其死亡率比每晚睡7~8个小时的成年人高180%。

1.少年儿童也有睡眠问题

现代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少年儿童,普遍存在一个睡眠透支的问题。睡眠不足已经成为亚健康状态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少年儿童需要睡眠,并非睡的越多越好,睡眠也需要适度。睡眠时间的多少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受季节、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2.怎样才能安枕无忧

(1)睡前保持情绪稳定。不宜过喜过悲;不宜喝咖啡等兴奋神经的饮料;不宜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

(2)保持环境安静。环境嘈杂容易使人心烦气躁,影响入睡。因此尽量不要将电视机及音响设备放在卧室。

(3)选择合适的睡具。床的高度以50厘米左右较适宜,床的软硬也应适中,对少年儿童而言,不宜睡太软的床铺,在木板床上铺10厘米厚的棉垫为适宜硬度,这样能保证脊柱生理曲线维持在一个正常的角度。枕头宽20厘米左右,长50厘米左右,高度以耳朵到肩峰延长线的垂直距离为适宜,这样有利于放松颈部肌肉及保持颈椎的生理曲度。

(4)睡眠姿势应正确。通常情况下,睡眠姿势分为仰卧、侧卧、俯卧三种。采取何种睡眠姿势最好,研究者们的意见不一。普遍认为,俯卧是不可取的睡眠姿势,因为俯卧容易压迫胸部,会使腰椎前凸增加。有些学者认为侧卧是最好的姿势,其次是仰卧;另有一些学者则认为仰卧比较好,其次是侧卧。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认为舒适的睡眠姿势,不必过于强求。宋代蔡季通认为“睡侧而屈,觉正而伸”。他认为侧卧时应略微弯曲身体,而仰卧时则应使身体尽量伸展,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因为这样做可以使人体的肌肉处于放松状态,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而且还能够缓解和预防腰痛。

(5)定时入睡,避免熬夜。就人体的日节律而言,晚上10∶00~11∶00进入睡眠,早晨6∶00~7∶00起床是非常符合人体睡眠规律的。另外,午休对人体的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中午12∶00~13∶00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适当地补充睡眠对人体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6)睡眠时要保持空气清新。许多孩子喜欢蒙头睡觉,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喜欢将头钻进被窝保暖。这样睡眠时的气体交换都在被窝这个小空间里进行,空气污浊、流通性差,很容易造成缺氧,醒后精神萎靡。

(7)要让孩子养成单独睡眠的习惯。单独睡眠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而且避免了家长因打鼾、磨牙、起夜、翻身等行为惊醒孩子。如果家长与孩子相对而睡,还会导致孩子吸入家长呼出的浊气,也容易造成缺氧。

有些孩子因作业太多或过于贪玩而影响了睡眠时间,应尽可能调整作息以保证充足的休息。有些孩子因学习压力太大还会产生失眠或入睡困难的问题。对于早期轻度失眠的孩子,除努力通过上述方法对睡眠状态进行调整外,还可以通过摄取对睡眠有益的食物、睡前用热水泡脚、调畅情志等方法来进行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