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中学阶段是少年心理发育的关键期、黄金期,也是危险期,很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心理特征在这个阶段迅速发展。这个时期,孩子的大脑功能基本成熟、记忆力强、思维活跃,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他们开始思考诸如“人生的价值是什么”等重大的人生问题。由于少年缺乏社会阅历,思考问题时往往比较片面,有时又比较极端,常常导致比较激烈的心理冲突。自尊心的与日俱增,好奇心、好胜心的驱使往往使他们做出一些偏激的事情。少年自我意识发展迅速,渴望平等、独立,但经济上又不得不依赖家长,因此很难独立自主。少年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体现在性格方面主要有偏激、自卑、嫉妒、孤僻、挫败等。
要克服偏激的情绪,少年应经常提醒自己“冲动是魔鬼”,遇到问题,多思考一下,多问几遍“能不能这样做”,谨慎考虑后再行动。遇事要多征求同学、朋友、家长的意见,要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注意增长见识,开阔眼界,陶冶自身的性情。
要克服自卑的情绪,就要正确地认识自我,接受自身的不足,对自身的优点进行肯定;真诚地与同伴交往,努力获得真诚的友谊;尽量发挥自身内在的潜力,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学会悦纳自己。人们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所以对自己应持客观而积极的态度。既要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又能欣赏和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保持释然愉快的心情,并为自己营造友好、和谐、愉悦的心理氛围和人际圈。努力培养快乐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
要克服嫉妒的情绪,就要开阔心胸,正视自身的不足,承认别人的优点,明确人生目标,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同时,还要有上进心。每个人都应有所追求,设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这样才能不断推动自己上进。有追求,生活才会有希望,才能更好地达到心理满足,才会更充实,也更容易获得成功。因此,可以用自身的成就感排除嫉妒感,也可以积极地进行自我暗示“我可以做得更好”,来消除内心的嫉妒情绪。
要想消除孤僻的情绪,主要方法是多与人交往,多参加集体活动,用真诚的心接纳同伴,多与性格开朗的人交朋友。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困难的时候有朋友扶一把,沮丧失落的时候有朋友陪伴安慰,开心的时候有朋友共享,朋友多了路才好走。在交友时秉持“吃亏是福、难得糊涂”的原则,容易拥有良好的朋友圈。同时,还要努力融入社会,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稳定性也越来越差,人们经常处于不断变动的环境之中。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比较有安全感,心情也更容易愉快;而陌生的环境则容易使人担忧、焦虑。只有拥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使身体和心理都尽快地适应新环境,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孩子们要多与老师、家长交流;家长也要多鼓励孩子走亲访友,进行一定的情感交流。
当人们面临不良情绪刺激时,如何才能很好地调整情绪、保持健康的心态呢?其实方法有很多,如情绪转移法:当心情不佳时,可以通过听音乐、吃零食、看小说、做运动等方式来转移情绪、释放情绪。哭是一种很好的发泄情绪的方式,笑同样也是。还有些人会选择将不良的情绪发泄到无害的物体上,如撕废纸、参加激烈运动等。冷处理法:暂时将解决不了的问题搁置一边,或在情绪冲动时不要急于做出决定,以免事后后悔,影响情绪。有些复杂的问题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可以寻求朋友、家人的帮助,如果还是解决不了,可以向心理专家、心理医生求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应适当地给孩子一些“磨难”,锻炼、增强他们抗挫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