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天真烂漫

一、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天真烂漫

明明平时在学校的表现一般,当同学考了高分时,他往往会想“他肯定是抄袭的”;看到同学被评为三好学生,他又想“有什么呀,老师就是偏向他”。有一次,老师让全班同学进行一个心理测试,问:“碰到一只受伤的小猫时,你会怎么办?”同学们纷纷给出了答案。有的说去看兽医,有的说让妈妈帮忙包扎,还有的说带回家照顾,这些说法都是很有同情心的。而明明说的却是“掐死它,浇上汽油烧死它”。

看到同学比自己强,明明的心情就非常不好,中伤同学,这种情绪其实是一种心理障碍。做心理测试时他的回答也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压社会,不仅成人压力大,少年儿童的压力也很大。许多家长忙于工作交际而无心照顾孩子;还有些家长单纯以为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即可,忽略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心理问题。许多独生子女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孤独感,而劳动力的流通也产生了许多留守儿童。据调查,近三成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这大大增加了存在心理问题的少年儿童的比例。

现代孩子的营养条件较好,生理发育很快,但是心理教育相对滞后,有时会出现生理发育超过心理发育的现象。由于家庭环境、个人经历、个性品质的不同,孩子们的心理结构尚不完善。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部分孩子出现了个性品质方面的滞后及缺陷,如缺乏学习兴趣、有性格缺陷等。这些情况可能进一步导致孩子学习、行为及品德等方面出现问题。孩子在入学时,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个性特征及自我发展能力。入学后,如果个性特征与自我发展能力不符合学校要求,极有可能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影响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