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痘

一、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水痘临床特征为全身症状轻微和分批出现的皮肤黏膜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并存。

水痘的潜伏期一般为14~16天,水痘典型的临床表现如下:

(1)前驱期婴幼儿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少年可有低热、头痛、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并持续1~2天。

(2)出疹期一般经过数小时至1天即见皮疹,最初在腹部或背部出现红色小疹点,开始时仅有1~2个,数小时后发展到手腕和腿。一部分变成疱疹,疱疹形态呈椭圆形,周围有红晕,直径3~5毫米。经过24小时,水痘的内容物由清亮变混浊,疱壁薄并且容易破,瘙痒感重。3~4天后疱疹从中心开始干缩,迅速结痂,多不留瘢痕。从结痂干燥到脱落,一般20天左右,这时结痂内已经没有病毒。水痘出疹的特点:连续分批出现,每批历时1~6天,同一部位可以出现不同形状的皮疹,皮疹呈向心性分布,预后不留瘢痕。

未病先防

(1)水痘的传染性强,发现染病者应立即隔离,直至疱疹全部结痂、脱落或出疹7天为止。

(2)水痘流行期间,未患过水痘的孩子应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3)孩子接触水痘患者后,应在家隔离观察3周。

(4)在家隔离的水痘患者,应该完全避免与带有化脓菌的人接触。经常剪指甲,每天更换衣服。

(5)被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或被皮疹内容物污染的被服及用具,可利用暴晒、煮沸、紫外线照射等方法消毒。

(6)室内空气要流通,但要慎避风寒,防止复感外邪。

既病防变

水痘为自限性疾病,一般10天左右可以自愈,症状较轻的可不服药,适当休息、调整饮食即可。

少数体质弱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孩子,应尽快将抑制剂减到生理量或者停药,并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是目前治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首选药物。还可以给予人血丙种球蛋白免疫治疗,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中医认为本病为外感时邪,伤及肺脾,生湿化热,发于肌肤所致。治疗以疏风清热、解毒祛湿为主,根据病情的轻重可分以下两种类型:

(1)风热夹湿证属轻症,症见发热、咳嗽、流涕,水痘红润,分布稀疏,内容物清澈明亮,伴有瘙痒,纳差,二便调和,舌苔薄白,脉浮数。治宜用疏风解表,清热祛湿法。方选银翘散加减。

(2)湿热炽盛证属重症,多见于体质虚弱的患者。发热重,表现为壮热烦渴,唇红面赤,精神萎靡,痘疹稠密色紫暗,内容物混浊不透亮,甚至口腔亦见疱疹,伴有口干欲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苔黄厚而干,脉洪数或滑数。此乃邪盛正笃,湿热毒邪内犯。治疗当加大清热凉血解毒之力。方选加味消毒饮加减。

对水痘患者的护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皮肤的完整性

(1)室温要适宜,衣被不可过厚,以免增加患者的痒感。

(2)勤为患者更换内衣,防止继发感染。

(3)剪短患者指甲,以免抓伤皮肤。

(4)患者因皮肤瘙痒吵闹时,设法分散注意力,或用温水洗浴、局部涂5%的碳酸氢钠溶液或冰片炉甘石洗剂。疱疹破溃时可用青黛散麻油调后外敷。

2.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体温、食欲等,出现高热时可以物理降温,如冰袋头部降温,或温水洗浴,或口服退热剂,忌用阿司匹林。

3.饮食宜忌

(1)中医认为水痘是由体内湿热蕴郁、外感时邪所致,所以饮食宜清淡。可进食米汤、牛奶、面条和面包,还可添加适量豆制品、瘦肉等。

(2)在出痘期间,患者可因发热出现大便干燥,此时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多饮水、多吃新鲜水果及蔬菜,如饮用西瓜汁、鲜梨汁、鲜橘汁和番茄汁。多吃带叶子的蔬菜,如白菜、芹菜、菠菜、豆芽菜,带叶子的蔬菜中含有较多的粗纤维,可帮助清除体内积热而通大便。也可吃清热利湿的冬瓜、黄瓜等。

(3)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胡椒、姜和蒜。

(4)忌食发物,如鱼、虾、牛肉、螃蟹、羊肉、香菜、茴香等。

4.饮食治疗

水痘不同时期的症状不同,所采用的食疗方法也不同。

(1)水痘初期。①红小豆适量煮汤代茶饮或慢火煮粥食用。②冬瓜皮30克或冬瓜子15~30克,加水煎汁,后加冰糖饮用。

(2)水痘中期。淡竹叶30~40克,生石膏45~60克,大米100克左右,冰糖或白糖适量。先将淡竹叶洗净,与生石膏和水同煮30分钟,去渣,将大米放入药汁煮成稀粥,加适量糖调味后食用,每天3次,连服3~5天。

(3)发热已退开始结痂时期。①百合10克,杏仁6克,红小豆60克,三者煮粥食用,连服数天。②将1个梨切成薄片,放在冰镇后的凉开水内,浸泡数天,代茶饮。

愈后防复

参照本病“未病先防”,防止复发。一般患过水痘的孩子具有免疫性,不会再患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