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欲病救萌、防微杜渐
当人体出现一些偏离健康的迹象、征兆,但还达不到疾病的诊断标准时,要及时调理、治疗,防止其发展为疾病。即“消患于未兆”“济羸劣以获安”。“未病之病”从诊断角度可以将其理解为机体内已经存在疾病的信息,但尚未显化到从症状上表现出来,看上去如同健康人一样(古人对疾病的认识,主要是根据外在的宏观表现,即自觉症状与体征)。这种情况与现代意义上的疾病潜伏期(如传染病的潜伏期),疾病早期有体内病理改变而无临床表现(如恶性肿瘤的早期),或发作性疾病的缓解期(如癫痫、哮喘等疾病的缓解期)等相似,今人将其称为“潜病未病态”。根据现代相关疾病的概念,当人体出现“潜病未病态”时,严格上已经属于“已病”的范畴,只是缺乏明确的诊断依据或目前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