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迫性神经症
强迫性神经症简称强迫症,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基本特征的神经官能性疾病。儿童强迫症是强迫症的一类,是一种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反复出现的观念、情绪或行为。在儿童期,强迫行为多于强迫观念,年龄越小这种倾向越明显,本症多见于10~12岁的儿童,患者智力大多正常。
强迫症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障碍,许多研究者试图从神经生化、遗传学、心理学等途径来探讨这一现象的成因,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十分有说服力的解释。强迫症的病因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1)与自幼养成的个性特征有关。如胆小谨慎、少年老成,做事优柔寡断,缺乏生活情趣;学习和生活安排井井有条,一丝不苟,但做事喜欢钻牛角尖,不能随机应变,很难适应陌生环境等。
(2)家庭生活环境与强迫动作的发生和发展也有一定关系。如有些家庭生活过于刻板、与社会隔绝、没有生活情趣等。
患强迫症的少年,有以下两个特点:①清楚这些观念和行为完全没有必要,自己却无法控制。②为这些症状常感到苦恼和窘迫,求治心切。
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将强迫症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强迫观念
即某种联想、观念、回忆或疑虑等反复出现,难以控制。
(1)强迫性怀疑。对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产生不必要的疑虑,要反复核实。比如,出门后怀疑门窗未锁好,反复数次回去检查,不然就会感到焦虑不安。
(2)强迫性追忆。在完成某项需全力以赴的任务时,莫名其妙反复回忆某句歌词、某次与人发生的小摩擦。明知这种回忆毫无意义且分散注意力,但仍不断萦绕在脑海中,而且心里越想摆脱就越难以摆脱。
(3)强迫性想象。如一见到陌生异性走近,就会想象对方要和自己谈恋爱;一路过商店,就觉得马上会有售货员冲出来问自己为什么拿东西不给钱。自己也觉得这种想象荒唐可笑,但只要到此场景仍会出现同样想象。
(4)强迫性忧虑。对自然界或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如“人有男女之分”“闪电后有雷雨”等进行反复的思索。
(5)强迫性对立思维。反复出现概念记忆的对立现象。如看到“建设”一词立即引起“破坏”印象,瞥见路牌上的向东标志会觉得是在向西。患者经常提心吊胆,怕说错话、做错事。
2.强迫动作
强迫动作主要表现为无意义的、刻板的、重复的、仪式化的动作,没有期望什么结果。
(1)强迫洗涤。反复多次洗手或洗其他物品,如无论手是否清洁,一接触某样物体后就必须洗手,即使冬天也要一天洗几十次,洗到手开裂还在洗。少年自己也知道没有这个必要,但无法自制。如果不让他洗就会发脾气,或像丢了东西一般的失魂落魄。
(2)强迫计数。不可控制的数数,如走路时计算走的步数或天天数上学途中看到的电线杆。
(3)强迫仪式。在日常活动之前,必须先做一套有一定程序的动作,如开门后先必退两步,再向屋里走;睡前按照一定的顺序脱去衣物,并按固定的规律放置,否则就会感到不安,而必须重新穿好衣物,再按照程序脱。
3.强迫意向
在某种场合下,出现一种与当时情形相违背的念头,患者明知不该出现但却不能控制。如走在河边时,突然产生一种想跳到河里的想法,虽未发生相应的行为,但患者十分紧张、恐惧。
4.强迫情绪
具体表现为强迫性恐惧,恐惧自己情绪会失去控制。如害怕自己会发疯,会做出违法乱纪甚至伤天害理的事,而不是像恐惧症患者对特殊物体、处境等的恐惧。
对诊断是否患有强迫症可参考以下方面:①不可控制地反复出现某种观念、意向或动作,并伴有焦虑和痛苦的情绪体验;②患者明知这些症状不合理、没有必要,却难以摆脱,迫切要求治疗;③患者的工作、学习效率明显下降,对日常生活也产生不良影响;④排除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脑器质性疾病伴发的强迫症状。
未病先防
(1)父母要从小注意对孩子个性的培养。不要对孩子给予过多、过于刻板的要求,特别是父母本人有个性不良者更应注意。
(2)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性活动及文体活动,帮助孩子培养生活中爱好,以建立新的兴奋点来抑制病态的兴奋点。
(3)注重孩子的心理卫生,教会他们对付压力的积极方法和技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不回避困难、敢于承受艰苦和挫折的心理素质,是预防强迫症的关键。
既病防变
(1)采取解释性心理治疗的方法,告诉患者及其家长,强迫症属于神经官能症的一种,不是精神性疾病,不要为此焦虑和紧张。
(2)帮助患者重塑性格。
方法一:引导、鼓励患者发展一些生活爱好(如唱歌、跳舞、书法等)和创造性活动(如制作航空模型等),使其生活多彩化、爱好多样化,逐渐淡化原有强迫观念与行为。
方法二:利用少年在青春期强烈的“自发性集合”倾向(特别希望和同性伙伴一起玩),鼓励他们多和同伴交往,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为他们创造相互模仿、相互学习的机会。许多少年在这种人际交往中,强迫症状常能不治自愈。
(3)对患病儿童的家长和老师进行行为指导,争取他们的合作。例如,发现儿童的病态症状时,不必过于担心,更不要横加制止甚至任意体罚,这样做往往结果适得其反,强迫观念和症状会加重。
(4)药物治疗对强迫症本身无效,但通过抗焦虑药能使焦虑状况舒缓,通过抗抑郁药减轻抑郁状态,对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有很大帮助,因而对强迫症能起到间接治疗之效。
愈后防复
参照本病“未病先防”,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