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终点指标和次要终点指标的制定

三、主要终点指标和次要终点指标的制定

在一个药物临床试验方案中,通常有一个主要终点指标和几个次要终点指标。主要终点指标是与试验目的有本质联系的,能确切反应药物有效性或安全性的观察指标。通常主要疗效指标只有一个,主要疗效指标的选择不是随意的,而是具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应选择相关研究领域已有的公认的准则和标准,有的疾病还需要参考美国FDA或者其他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相关指南和要求。

次要疗效指标是指与试验目的相关的辅助性指标,次要疗效指标数目也应当是有限的,并且能回答与试验目的相关的问题。一种新药是否能够上市,是由主要疗效终点指标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差异”来决定的,次要疗效终点指标和次要安全性终点指标则作为补充、说明及支持其疗效和安全性。如果主要疗效终点指标无效,那么这个药就是无效的,不能支持注册上市。如果次要疗效终点指标有效,不能将次要疗效终点指标取代主要疗效终点指标,从而声称这个药有效。疗效指标的选择可参考法规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布的指南,以供试验设计参考。比如治疗糖尿病的降糖药物的临床试验,主要疗效终点指标必须是糖化血红蛋白。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的临床试验,主要疗效终点指标必须是HBV-DNA。而对于抗高血压的药物,血压下降的程度可以作为主要疗效终点指标。

这里以一个治疗糖尿病药物的临床试验为例,说明主要和次要疗效终点指标的选择。研究药物阿格列汀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新型口服二肽基肽酶(DPP-4)抑制剂(潘长玉等,2015)。

试验题目: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中国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试验。

试验设计:所有受试者都要进入一个可长达2周的筛选期,随后是为期4周的安慰剂导入期,导入期后受试者根据他们的基础抗糖尿病治疗状况以1∶1∶1的比例,分层随机分入3个治疗组(A组:阿格列汀单药治疗组,B组: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组,C组:阿格列汀联合吡格列酮组),阿格列汀(25 mg,每日1次)。整个治疗期间无论是阿格列汀还是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的剂量均维持不变。研究的治疗周期为16周,每4周随访1次,治疗结束后2周进行1次随访。

(1)主要疗效终点:治疗第16周时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相对于基线的变化。

(2)次要疗效终点:第16周时空腹血糖(FPG)相对于基线的变化、Hb A1c≤6.5%和≤7.0%的达标率、显著高血糖事件的发生率。

(3)安全性终点:包括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及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高血糖事件定义为:FPG≥11.1 mmol/L。

服药后出现不良事件定义为:任何于首剂给药时(后)至末次给药后14日内发生的不良事件,无论是否与研究药物相关。轻至中度低血糖的定义为:血糖<3.89 mmol/L,严重低血糖的定义为:出现需要他人协助给予碳水化合物、胰高血糖素或其他复苏行为的任何事件,且血糖值<3.89 mmol/L。

疗效指标和治疗时间的选择,在新药临床试验中,选择疗效指标,也要注意受试者使用研究药物多长时间才能看到疗效,应参照之前的动物实验的相关结果,还要参考其他同类适应证国内外相关新药临床试验指导原则中有无明确规定和要求。疗效指标的检查有时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测量血压时受试者的体位是坐位还是立位,监测血氧时受试者是静息卧床还是活动状态,这些都可以影响检查的结果。因此,在方案中都应有明确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