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后药物警戒是临床试验安全性观察的延续

五、上市后药物警戒是临床试验安全性观察的延续

药物警戒的目的是准确地评估在使用新药人群中的收益与风险,根据不同类型的数据,完善的药物警戒系统可以帮助制药公司做出准确和可靠的药物安全性报告。所有这些过程对制药公司、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及医师和患者同样重要。药物上市后,在上市前研究中没有发现或未能被证实的不良反应会随着使用人群的扩大而出现,药物的风险效益关系需要及时地评估和通报。这些信息更能反映药物在整体人群中的真实的效益。但是上市后安全性信息的收集和评估的难度比上市前大,收集不容易,而混杂因素,信号噪音多,也因此上市后的药物警戒活动更有挑战性和现实的意义。建立药物警戒的方法很多,在如何创建药品系统方面存在许多差异。制药公司因为需要评估他们开发中的新药,必须建立药物警戒系统,由于所需的研究样本大小、地理地点分布、佐剂或对照药的不同,以及在不同国家的标准治疗的定义上的差异,目前各国在如何实施药物警戒方面存在着包括文化和监管方面的差异。全球试验中药物警戒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新药上市后很大部分的ICSR来源于自发报告系统(spontaneous reporting system)。自发报告的精神为“主动报告人人有责”。因此如何让医务工作者和患者(使用者)能主动向企业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呈报不良事件也是一个教育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保证呈报通道的可及以及通畅,企业需要担负起责任。另外各国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都建立了不良反应报告系统或检测系统,比如FDA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AERS)。欧盟会复杂一些,因为它是由各个主权国组成的,各个国家有他们自己的当地药品审批法规,同时还要符合欧盟(European Commission,EC)的法规要求,对欧盟成员国之间的ICSR和成员国之外的ICSR的交流也有不同要求,并且对ICSR如何进入欧洲药品管理局的不良反应报告系统Eudra Vigilance以及如何进行数据交换有非常详尽的指南。我国的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是采用企业、医院网上传报的方式对自发报告进行监测。

另外,上市后的新药根据药物的实际情况,可能被监管机构要求进行上市后临床研究,或上市后的安全性研究,具体要求按照各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法律法规。这里以欧洲药品管理局(EMA)规定的药品获得市场营销权后的安全性研究(post-authorization safety study,PASS)为例。PASS是指药物上市后的研究目的为对安全隐患进行鉴定、特征化和量化,以确认安全性或者衡量风险管理的一系列措施是否有效。PASS的目标包括:①使药品的安全性特征化(比如随着时间的推移,确认发生在服药人群中的最常见不良反应)。②对特殊的不良反应提供安全保障以消除有关安全方面的担忧。③调研潜在的和已确认的风险。④评估药品已批准的适应证在上市前未研究人群中的风险(如孕妇、老年人等)。⑤评估可能影响药品安全的生物利用和使用模式(如联合用药等)。⑥评估减低风险措施的有效性(如有关生物利用的研究,患者或医生的调查)。

PASS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是非干预型研究(non-interventional study)。非干预型研究是指研究药物仅用于针对适应证治疗的受试者;药物的治疗方式(剂量剂型)均依照被批准的药品说明书,而不是有超出说明书的方案;诊断或监测随访程序(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均为临床常规,而不是研究特定需要;用流行病学方法来分析研究数据(European Medicine Agency,2012)。